“請叫我的名字,我是一個兵。”近日,一批領導和機關干部打起背包,換上列兵肩章,住進班排,和戰(zhàn)士一起站崗值勤、摸爬滾打。他們謝絕“首長”的稱呼、婉拒“搶掃把”的待遇、不要訓練場上的照顧,真正做到聞兵味、察兵情、解兵憂。
兵味,也許是最難以描述的味道。對領導和機關干部來說,兵味是治軍帶兵的資格證,是走近戰(zhàn)士、幫帶基層的入場券。兵味,承載的是軍旅記憶,散發(fā)的是軍人氣質,展現(xiàn)的是人格魅力。兵味,書本上讀不出來,軍裝的威儀裝點不出來,照著影視作品模仿不出來。只有在與兵朝夕相處、一起攻堅克難、一起品嘗苦辣酸甜的過程中,才能點點滴滴地熏陶出來。
下連當兵、蹲連住班就是一次很好的體驗。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換的是“位”,盡的是“心”;“體”的是實踐,“驗”的是情感。正是在這種身入心入的體驗中,接了地氣,增了底氣;去了暮氣,長了銳氣;少了官味,多了兵味,從而在自然而然中打開戰(zhàn)士的心扉,讀懂基層這本“無字之書”。
有沒有兵味既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能力。過去有兵味,不等于現(xiàn)在有兵味,更不等于將來有兵味。領導和機關干部也有自己的“兵之初”,多數(shù)有過兵味十足的記憶。但是,如果長時間走不出機關大院,跳不出文山會海,腳不到訓練場,耳不聞軍號聲,鼻不聞硝煙味,就會弱化彌足珍貴的兵味,失去汲取群眾智慧的機會,動搖我軍上下同欲、團結制勝的基石。
成都軍區(qū)某紅軍師是我軍干部下連當兵的發(fā)源地。毛澤東曾多次表揚說:“這樣,我們的軍隊就是永遠打不敗的軍隊。”今天,我們實現(xiàn)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強軍目標,同樣需要進一步密切干部與戰(zhàn)士之間、機關與基層之間的關系,與時俱進地落實好“五同”等優(yōu)良傳統(tǒng)。
1966年11月,在天安門城樓上,一位意大利記者問朱德:“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樣的名譽?”朱德說:“一個合格老兵足矣。”愿領導和機關干部帶著責任和思考下去、帶著兵味和成果回來,當出真感情、蹲出好作風,永葆普通一兵的本色。
(作者單位:武警警種學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