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詞】
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們從今天開始播出的這部系列片,將向您展示社會主義500年,從空想到科學,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fā)展,歷經(jīng)高潮與低潮,成功與挫折,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歷史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只有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現(xiàn)在,把握未來;才能更好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族復興之路,國家強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短片】
大約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揚帆出海,去尋找一座傳說中的島嶼。他聽說,在那個兩頭窄,中間寬的新月型海島上,有54座壯麗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財富為大家共有。那里沒有私有財產,沒有疾病流行,人們在公共食堂吃飯,住在帶花園的房子里。金錢在這里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墮落和罪惡。人們生來就享受著愉快生活……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點被巨浪吞沒,最終也沒能找到這座海島。
【主持人】
在人類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許多哲人像這位水手一樣揚帆起航,從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到中國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無不在苦苦找尋著人類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尋找的海島,名叫烏托邦,1516年,它出現(xiàn)在一本名叫《烏托邦》的書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這篇虛構的游記,是因為他不懂希臘文,在希臘文里,“烏托邦”是指一個子虛烏有的地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托馬斯·莫爾。
【短片】
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霍爾拜為莫爾繪制的油畫肖像。1478年,莫爾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貴族家庭。14歲時,莫爾來到牛津大學深造。當時的牛津大學,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傳播中心。
【短片】
那個時代,麥哲倫和他的船隊剛剛用帆船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哥白尼正在書齋中論證太陽是宇宙的中心,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同時在世,人的肉體的熱量和活力正從神祗的禁錮中釋放出來。
莫爾如饑似渴地閱讀人文主義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他最喜愛的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很快,年輕的莫爾成長為一位出色的律師和國會議員,因為他剛直不阿、主持正義,無權無勢的平民遇人欺負,都愛找莫爾律師。
【主持人】
也就是在為平民打官司的過程中,莫爾敏銳地覺察到一種前所未見的壓迫。這種壓迫,來勢洶洶,雖然與溫順的綿羊有關,卻格外暴虐蠻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