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座城市除了不斷增長的GDP和地標性建筑,還應有什么樣的文化和精神特質?具有千年建城史的廣東省中山市,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率先富裕起來,2011年生產總值2180億元,人均GDP達7.1萬元。然而,在實現(xiàn)“倉廩實”后,中山同樣面臨著如何“知禮節(jié)”的問題。近年來,中山市以“全民修身”為契機,拓展“博愛、創(chuàng)新、包容、和諧”的城市精神,凝聚300萬市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破解“衣食足之后、如何知榮辱”的時代新課題。
起步——科學謀劃探索機制 激發(fā)道德建設的內生動力
中山市為什么要啟動全民修身行動?如何理解“修身”?中山市委書記薛曉峰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社會轉型帶來的價值紊亂、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深層次問題也較為突出,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中山市更不例外。這就警示我們: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許多深層次問題僅靠經濟增長是不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通過進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質來化解。
2011年9月,中山市在大量的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部署啟動了一項以加強市民修養(yǎng),提升全社會文明素質,構建312萬新老中山人共同精神家園的“全民修身行動”。
中山市認為,修身是指修養(yǎng)身心,涵養(yǎng)德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修身是中國古代儒家通達“大學之道”至為關鍵的一環(huán),是從個體走向社會的基礎。中山市今天再提修身,希望吸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精髓,使之成為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徑,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和美中山的有力抓手。希望通過引導市民“修身”,提升文明素養(yǎng),以提高整個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形象。
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公民意識培育行動、城市精神光大行動、優(yōu)良品德倡導行動、公共文明實踐行動、傳統(tǒng)文化弘揚行動、幸福能力提升行動、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動、陽光少年自強行動、和美環(huán)境營造行動、領導干部尚德養(yǎng)廉行動等全民修身十項行動。十項行動中共有三十項具體措施,各級各部門針對每一條具體措施制定出實實在在的實施細則,確保其科學性和操作性。市委、市政府明確,全民修身行動將貫穿于“十二五”時期,劃分為啟動年、普及年、鞏固年、深化年、規(guī)范年,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運作模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