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地震災區(qū),我一次次感動于災民的積極與樂觀,但是,我也深深覺得,這些被災難沉重傷害過的人們,他們內心迫切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撐。
大地震發(fā)生第二天午后,我在蘆山縣龍門鄉(xiāng)的李家溝采訪。看到一個老人安然坐在被毀損的房屋面前,手中持著古老有型的煙斗,手柄已被磨得油光锃亮。我扛著碩大相機,從他面前經過。他對我熟然無視,安靜地點著煙,嘴里還在輕哼著小調。在他身后,有一個大冰箱,還有一條狗,都在臥著聽。
我把這一場景拍下來發(fā)在微博上,很快被一些網站和報紙轉載,還被取了個主題,就叫“雅,安”。在大地震之后,能夠看到這樣平靜的一幕,我真的很感動。盡管,我知道,平靜不代表沒有悲傷,但是,這樣的平靜還可以讓人們讀到太多樂觀,而太多的雅安人也都在以安靜、樂觀與積極,來回應大地震的無情與殘酷。
近日有報紙說,在雅安的羌江邊上,市民淡定面對頻繁余震,依舊在喝茶“擺龍門陣(聊天)”,展示著這個地方人們遇著大事不驚慌的精神品質。這一幕,我也親眼見過。其實,大地震之后,余震經常帶給雅安城的房屋強烈晃動,也有一些雅安人在路邊搭起了帳篷。我就看到一棵大樹下,圍著一圈五顏六色的帳篷,在經過的時候,還聽到里面有孩子歡快地嬉鬧。
在這場大地震面前,我們當然不應該失去任何悲憫與哀痛之情。但是,一個懂得從傷痛中站起來的民族才會前途無量。要站起來,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便是第一步。
問題是,我們又必須懂得,不僅要看到這樣積極樂觀,還要懂得他們掩蔽在內心的脆弱與傷痛,不斷來給他們的精神提供力量支撐。否則,他們的精神很可能就會跟著像曾經居住過的房屋那樣,出現(xiàn)松散與垮塌。
4月22日,我在寶興縣靈關鎮(zhèn)的靈關中學安置點采訪,就曾面對過一群災民的痛哭與悲憤。那時,他們正在向前來看望他們的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和民政部副部長姜力訴說著遭遇的委屈。原來,他們聽說,有一家電視臺報道說,他們吃得很好,日子很安逸。就是這樣一句很多災民都未經證實的傳言,就讓無數(shù)人抱頭痛哭,無比憤怒。他們不停地說,其實,他們冒著危險,跑到家中的危房,取出收藏的臘肉與山菌,不過多是做給救援人員吃的,他們自己多是熱些剩飯。
大地震沒有壓垮他們,可是,一句傷害到他們尊嚴的傳言,幾乎就把他們徹底擊垮了。那一刻,我從他們的表情上,讀到內心的悲傷與脆弱。我曾一戶又一戶看過他們的房子,大多都是外表完好,里面其實破裂不堪,就像他們外表堅強,其實內心也有一地廢墟。
當我們感嘆于這一代中國人的樂觀積極的時候,當我們感恩于這一次災民理性文明的時候,千萬記住,別讓他們的精神松垮下來。而要不讓他們精神松垮下來,說到底,就是要真正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客觀評定他們的受災損失,把政府、市場與民間的力量迅速聚合起來,以積極有序的推進,來迅速為他們重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這才是對他們此時的積極樂觀最應付出的回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