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走進我校離退休干部處時,常常會聽到優(yōu)雅的琴聲和歌聲,這是離退休的老同志們在彈琴、歌唱。我校的學生和教職工愛好體育運動,在北京市高校中是小有名氣的,如今老同志們已不滿足于僅在體育場上健美身心,學習樂器就是許多人的選擇之一。不少家庭都擁有二胡、吉他、曼陀林、小提琴、電子琴、鋼琴等。
自1997年后,大家先后組織起民歌隊、阮樂器隊、吉他隊、曼陀林隊?,F(xiàn)在這些樂器隊伍已有40多人,每個隊一周活動兩次,逢年過節(jié)或舉行校內(nèi)表演,或與兄弟院校如地質(zhì)大學、農(nóng)大等聯(lián)歡。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時,他們都在聯(lián)歡會上演出了相應題材的歌曲。2006~2007年分別是中、俄兩國的俄羅斯年和中國年,他們又排練出若干首俄羅斯名曲,如《紅莓花兒開》、《春天來到我們的戰(zhàn)場》等。遇到上級分配的任務,如接待日本老年朋友代表團,他們就準備出《北國之春》、《櫻花》、《四季歌》等。他們從樂器彈奏中學到了樂理知識,動手動腦,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每當彈好一首樂曲,或兩聲部以至四聲部合奏成功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這支樂隊及民歌隊的組織者與指揮者是我校的退休教師陳景榕教授。雖然他的專業(yè)是金屬材料學,但他從小熱愛音樂,無師自通多種樂器。退休后他熱心為大家服務,不辭辛勞,白天教大家彈奏;晚上改編樂曲,編寫教材;還利用假期給大家上課,講授樂理。在他的悉心指導下,許多從未摸過樂器的老同志,如今都能彈奏多首樂曲。樂隊進步很快,隊伍不斷壯大。
樂隊成立幾年來,從簡單的歌曲到中等難度的樂曲,從中國古曲、名曲選段到外國名歌,從單聲部齊奏到四聲部合奏,由易到難,不斷進步?,F(xiàn)在又嘗試中西不同樂器之間的配合。
為迎接“七一”、迎接香港回歸10周年,陳老師在寒假中就準備好“愛我中華”樂曲,由曼陀林、小阮、中阮、吉他等樂器四聲部合奏,民歌隊員獨唱、齊唱配合,形成一個很有品味的音樂節(jié)目。有隊員稱:這是我們的“聲樂協(xié)奏曲”。
象這樣的樂器隊,在北京老年隊伍里極少,樂隊的參加者深深感受到老有所學的樂趣,樂器給老同志們帶來勃勃生機。為此他們深深感謝陳景榕老師,感謝離退休處的支持和幫助。
作者:王 月
責編:汪曉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