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順就不能入黨?最近,湖南溆浦全縣推行這一規(guī)定,引發(fā)熱議。當地除了在黨員的入口關上從嚴把控外,也正在部分鄉(xiāng)鎮(zhèn)試點不合格黨員的“退出機制”,即在程序上設置對這類黨員的“彈劾”與淘汰。
對此,溆浦相關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為了應對入黨的不正之風。
近日媒體報道湖南省溆浦縣規(guī)定“不孝父母、不教子女等品行不端行為者不得入黨”,并于2011年3月就在溆浦縣的木溪鄉(xiāng)和觀音閣鎮(zhèn)進行試點。
規(guī)定要求黨員與群眾對申請入黨的人員進行三次公開推薦:首先,由黨員和群眾通過民意測評推薦人員參加入黨培訓;其次,對參加入黨培訓人員進行從優(yōu)發(fā)展,民意測評不過半者不能成為預備黨員;最后,預備黨員轉正時也需要經過民意測評,通過率在60%以上的預備黨員方可轉正。
民意測評的具體指標是以“德”為先,不只考察申請入黨者的優(yōu)點和工作業(yè)績,還考察缺點。只要有游手好閑、打牌賭博、恃強凌弱、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不講公德、不善待家人、不團結鄰里、不誠實守信9項中任意一項,就不得入黨。
無獨有偶,2009年山東肥城市也曾經取消了14名黨員發(fā)展對象資格,取消了119名入黨積極分子繼續(xù)培養(yǎng)資格,理由是對老人不孝、對子女不教。
湖南省溆浦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肖育明14日告訴本報,他們之前并沒有查到還有地方這樣試點,也沒刻意借鑒別人,如果有相同的做法可能是想到一塊去了。
而仔細比較兩地做法發(fā)現還是有些差別:肥城是由組織部門通過意見箱、熱線電話、 深入黨員發(fā)展對象家庭所在社區(qū)和鄉(xiāng)村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由社區(qū)或鄉(xiāng)村組織出具評價意見;溆浦則是民意測評,用投票的方式做決策。
據介紹,參與民意測評的人員包括該支部的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以及部分縣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通常,參與測評的人員在50人~100人左右,沒有過半數的人支持,則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樣的試點推行一年后,效果良好,今年3月湖南省溆浦縣委組織部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fā)展黨員工作的通知》,將“三會”(選拔黨員時公開推薦的三次會議)、“三推”(黨員與群眾在三次會議上對申請入黨者的公開推薦)、“三審定”(黨支部、縣委組織部在三次公開推薦后的審定)”的工作制度在全縣推行。
對于試點初衷,肖育明坦言以前在農村發(fā)展黨員,容易受到家族或者裙帶關系影響,存在不正之風。針對這些狀況,讓一般的黨員和群眾代表為入黨先把第一關,讓他們先篩選一些,群眾不推薦、黨員不推薦的人員就無法入黨。去年試點中,就有125名已經成為入黨培訓對象后,因為民意測評不過半數沒有被確認發(fā)展入黨。
“這種情況在往年是非常少見,以前只要通過黨委培訓,列為入黨積極分子了,一般不犯錯誤,只要沒有出現大的違紀違法的問題,一般都會按期發(fā)展成為黨員。”肖育明還說,這種民意測評還遏制住了以前入黨“書記說了算”、村干部暗箱操作等的不良現象,只要得不到群眾代表和黨員的過半數認可,入黨想都不用想了。
此外,肖育明還透露正在醞釀不合格黨員的“退出機制”,目前已經在部分鄉(xiāng)鎮(zhèn)試點,但現在還沒有驗收。這是針對一些人入黨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想信念、黨員觀念沒有了,跟普通群眾一樣。雖然這種黨員沒有犯法也沒有違紀,就是沒有黨員樣子,影響黨的形象。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溆浦通過“三提議”“一評議”,即五名以上的黨員和群眾代表,或本級黨組織,或上一級黨組織可啟動不合格黨員的“彈劾程序”,目前已經勸退了三人。
不過,肖育明也強調這個評議會非常慎重,目前還在試點,還不會馬上在全縣推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