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講到,科學的分類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一個思維科學,就是因為思維還沒有研究清楚他的本質是什么?他的規(guī)律性是什么?我跟大家講的玩笑純粹是玩笑。比如說,我們開會,我們要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辦得到嗎,辦不到,為什么辦不到?統(tǒng)一沒有,我們檢驗得出來了嗎?我們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但是有什么辦法檢測出來你是心、口如一,還是口是心非?比如說,我今天在這里講一大通,我心里完全可以不贊成,而且我可以這樣講,這樣可以不這樣做,你又怎么樣知道呢?這就叫講實話,這就叫講科學,但是這是屬于學術探討的范疇,請注意兩句話,“學術探討無禁區(qū),政治宣傳有紀律”。
我們才聽到領導講了,堅定不移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為建設為社會主義而奮斗,講了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堅持解放思想,這個講了很久,這個說明有一些左的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有一些地方,有一些思想必須打不破,把生活水平提高,把他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提高這就夠了,不要問姓社姓資,而且我們的文化是多元化,我們現在講,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但是政治是全球化,而文化是多元化的,我們要滿足不同的層次和不同文化需求。優(yōu)秀文化要比先進文化這個提法稍微好一點。現在出現的文化,你能說它不是先進文化,有人喜歡看西方的電戲曲、有人喜歡看電影,有人喜歡看油畫,有人喜歡看抽象畫,你能說那些不是先進的,我們現在要提出是優(yōu)秀的,所以我們覺得文化不一定是提先進文化,而是要提優(yōu)秀文化,文化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要去傳承。文化、文明都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這是幾百年,幾千年繼承下來的東西,不要輕易提文化創(chuàng)新這是都是個人己見,現在文化創(chuàng)新反正到處用。我曾經提出重大專項建議,這個重大十四計劃,這個被國務院采納,所以我拿了“國務院貢獻獎”,所以,我覺得這個創(chuàng)新到處用,這個創(chuàng)新到底什么? 第三個科學發(fā)現是大陸板塊大地構造的版本模型。在若干年以前,地球上的陸地就是一塊,然后有六大板塊,再過以后地球就變成這樣,再過若干年地球就變這樣,地球還會有變化。還有一個人民關心天、地、山等等,總要關心自己吧,我奇怪,我們和我的同學們不像母親就是父親,我再開一個玩笑,你生下來不像就像媽媽,如果一個不像就有問題。問題出在哪里?問題出在你們給你們出生的護士把孩子抱錯了。 所以1953年,美國有一個醫(yī)學博士羅生(譯音)和一個英國物理學的博士克利克(譯音)兩個人優(yōu)勢互補,在劍橋大學搭起一個麻花,一個螺旋的模型,叫做人類遺傳基因鏈條模型和一個人體結構的雙模型這就是四大科學發(fā)現。這四大科學發(fā)現,這發(fā)現并不神秘,我小時候最關心就是這四個問題,你們有一條漓江,我們家有一條嘉陵江,我天天在嘉陵江邊玩耍,每天我昂王天上的云彩,晚上,我凝視天上的星星,我想天有多高?有多深?有多遠?宇宙是怎么形成?我很小是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動這樣的腦筋,我小時候很喜歡動腦筋。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要成為一個科學家、發(fā)明家,不是高不可攀,萬丈高樓從地起,他從小培養(yǎng)科學家的素質,發(fā)明家的素質。好問,好動,這是科學家和發(fā)明家的天性,這四大科學發(fā)現,出乎意外我們20世紀還有五大高新技術,第一就是核技術,他的理論基礎是1905年愛因斯坦的相當關系式,到1945年就原子彈、氫彈,核電站,愛因斯坦1955去世之后,他終于看到了和定律原子能,愛因斯坦是核定主義,他看到原子能帶來的災難,他說了非常有文學性的話,他說,“與其知道原子能給人類帶來災害,我當初還不如做一個修鞋匠”。他的朋友也羅素有一句話說,“對事業(yè)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人類所受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者構成了我一生的全部。為什么這句話我記得很深,我讀大學的時候老師把羅素的哲學批判了,說這是資本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句話把他讀出去就像我們無產階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對事業(yè)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最后,一條對人類所受苦難的,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句話大家能辦到就很不錯,就是能夠立人,立社會和國家和窮人,想到他們,想到共同富裕,而不是利己,利己并不可怕,可怕的損人利己。我們現在做的都是為自己,誰不想自己有前途,自己的孩子靠大學等等,這個利己沒有辦法,但是關鍵通過提高學習,提高教育不能損人利己,我們要利人,利己,有利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和國家。我們想起2004年6月31號,領導到國家科技館進行檢查工作,他進來第一句話,就是國家領導的主任,學習科學技術鍛煉,強健體魄,努力成長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有用之才。這個需要我們公民的素質、文化、思想、心理、生理素質,各方面得到提高。
這是20世紀的第一高薪技術叫和技術,第二個高薪技術叫航空航天技術,1963天我國才發(fā)明飛機,1957年,我們有了第一個人造衛(wèi)星,1961年我們第一艘人造飛船,1981年我們有了第一部航天飛機,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三個高新技術就是信息技術,就是1945年有了電子計算機,我們現在沒有人都會用電腦,這個給我們帶來很大方便,前一久就我們用電腦購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的票,實行電子定票。
第四個高新技術是生物技術。它包括發(fā)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煤工程等等,可以說生物技術的面還是很廣的,最后一個技術是納米技術,納米是1999年才有的,它到現在17年的歷史,什么是納米。納米是一種高新技術的材料,第二,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第三納米是水稻一個新品種,現在大家回答我,同意納米是一種高新技術的材料。
納米本身他僅僅是一個長度單位,就是10的九次方一米,我就說十億次分之一米,我說如果十億人在地球上站成一排的長度的話,我們一個人就是一納米。一般說來,物質在納米的尺度上他有一線新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但是同納米看,可以做成絲和管,現在市場上很多什么納米冰箱、納米服裝等等,那都是一些占一些納米粉末材料的東西。什么叫納米產品?必須是你這個主要材料,用的納米材料,主要的工藝用的納米技術,才能叫納米產品,現在納米產品貴得很,曾經有一個朋友送我一條納米領帶,吃飯什么都氈上去。單位這個納米是很貴的,這個納米有沒有副作用現在還不知道。
高新技術一定要給老百姓有知情權,這樣我覺得好一些,講這么多古代、現代的技術發(fā)展,它對科學素質和文化素質有什么關系,剛才說古代科技萌芽就造成農業(yè)文明,有利近代的科技革命,特別是蒸汽機革命和電力革命,我們才有了蒸汽機,發(fā)動機,電話、電燈,有了當代的科技發(fā)展,有了信息進步,才有了我們現在的信息。而過去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唯物辯證法,就是革命的基礎上,1959年,當時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寫了《生物的起源》,當時他們就寫了生物是科技理論的證實。我們列寧有一段有名的話,他說,蒸汽時代是屬于資本主義,而電力時代則屬于社會主義,加上全國電器化就等于共產主義,所以,當時列寧對共產主義的認識,他認為只要蘇維埃政權再加上蘇維埃主義的電器化就等于共產主義。 五,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有三個應用,他說第一句話,數學在物理學中應用廣泛;第二句話,數學在化學當中應用較少;第三句話,他說數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幾乎等于零,這句話就過時了,因為恩格斯那個年代學生物的時候不用學數學,細胞生物學主要考慮他的形狀和結構?,F在分子生物學有一門數學的分支或者生物學的分支就叫生物數學。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科學也是在發(fā)展,人類對社會的認識沒有窮盡,所以我們提高科學技術素質,剛除了才講的四科以外,還應該利用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來處理我們的日常事務,來參與我們的公共事務,要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二十世紀我們中國很落后,你看愛因斯坦科學家搞相對論,我們還在興辦學堂,興辦雜志,有很多科學家在這個方面有作出了很多成績。然后我們也有了原子彈,氫彈、導彈。我們經常說未來科學的展望,去年,我們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首先解決我們解放以來重大標志性的科學成就,他舉了七個例子,他是按照重要性來講,首當其沖就是“兩彈一星”,他是哪“兩彈一星”,第一彈是原子彈,第二彈是什么彈,導彈,衛(wèi)星不說了。原子彈和氫彈統(tǒng)稱為一彈叫核彈,所以不是氫彈,是導彈,還要是洲際導彈,能夠從亞洲打到美洲,打到歐洲,所以“兩彈一星”是核彈、導彈和衛(wèi)星。我記得在胡錦濤總書記,在我們中央黨校的講話思想,論述“三代”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當代的重要思想的方法是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到了我們胡錦濤總書記過后,他提出兩個重要的理論建樹,一個提出科學發(fā)展觀,一個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偉大戰(zhàn)略思想,所以,當代的重要思想是什么,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發(fā)展的振興成果。所以我們現在未來的科技發(fā)展就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為科學發(fā)展觀,就要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這個我們共產黨的哲學是斗爭哲學,說實話和諧這兩個字,還要智慧這些字,在共產黨里面沒有,至少是生僻字,這種字在哪里呢?我們在宗教佛教里面看到講和諧、講智慧。 昨天,我們看桂林的材料,宗教和佛教也是有傳統(tǒng),建設一個和睦、和諧、和平三和的世界,我覺得這個提法非常好,從1978年以階級斗爭為綱,以為經濟建設為中心,到我們今天在發(fā)展的過程要科學發(fā)展,要考慮到我們的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另外我們要考慮我們的我們的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分活力,安靜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個方面的和諧。這個6月25號,總書記在黨校的講話,講了四個堅定不移。實際上應該分成兩個,四個堅定不移,是五個主題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社會和諧、全面小康五大堅定不移。所以我想未來的科學建設需要科學技術,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醫(yī)學發(fā)達了,如果不計劃生育就會人口爆炸,工業(yè)發(fā)展就造成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和生態(tài)破壞,像這樣一些東西,都是后工業(yè)化產生的。那怎么辦呢,我們要治理環(huán)境,我們要有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的采用,這些靠技術本身,也就是說,技術所出現的問題,也靠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科學和人文相解決來解決他,科學和人文是一堆孿生兄弟。我讀到很多科學論科學我很佩服,但是我讀到很多政治家,論科學我也很佩服。比如說在40年代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老師徐天利(同音),有一句名言,“科學理論是革命靈魂,科學理論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于是前進的政黨必須把握科學的理論標志”。
最后要給大家做一段話,是一個文化學講科學,這是一個90年前一個作家,早已經去世了,但是,在90年前,對科學有如下一段像詩一般的描述,我奉獻給大家: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別的力量比得上科學和文學,對人類的影響那么大,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真心誠意地把科學放在文學之上的,因為我個人可以算是文學界一個小小的代表,但是文學太容易受到國人的情緒和思想的支配,因此,脫離了個人的偏移,脫離了民主的偏見,脫離了國家的偏見,真正屬于全世界,真正屬于全人類的文學是不存在的。我們說有德國的詩歌,意大利的歌劇,俄羅斯的小說,但是我們不能說,有世界通用的文學,而科學是屬于全世界,科學是屬于全人類的,因為,科學的真理只有一個,這個科學扎根于觀察和實驗的肥沃土壤之中,受數學的,鐵的,邏輯的支配,這個科學是人類認識自過去、歡樂和苦難的根源,這個科學給人類插上翅膀,讓他們在廣袤的宇宙間自由的翱翔,奔向光輝、自由、燦爛的明天,科學萬歲。
大家知道高爾基說的一句經典的話,他說科學扎根于科學,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之中。所以我們搞這個科學文化論壇,我們的科學素質和文化素質連載一起,我們偉大的文化家藝術家都是相通的,都是在一個檔次之上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學習,我們要文化,要多元并舉,成為新世紀的一代新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