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l0年9月和1913年之間)
胡施克
(論小農(nóng)業(yè))
用作飼料的小麥和黑麥 用作飼料的百分比[注:每類農(nóng)戶都有兩行百分比數(shù),上面的數(shù)字是1887—1891年的,下面的數(shù)字是1893—1897年的。——俄文版編者注]
百分比 燕麥 大麥
5.84 小農(nóng)戶 69.0 35.0
(第52頁)
77.7 20.5
9.09 中等農(nóng)戶Ⅰ 72.39 12.22
(第75頁)
68.3l 13.90
29.56 中等農(nóng)戶Ⅱ 54.01 52.59
(第93頁)
75.91 46.52
3.55 大農(nóng)戶 82.72 11.81
(第112頁)
74.70 24.08
(第165頁) 總計=574.72÷8 總計=216.62÷8
=71.84% =27.08%
因此,關(guān)于牲畜飼料的資料:
(10年來的平均數(shù))
大牲畜 谷物 飼料地 飼料的開支 燕麥地 全部
的頭數(shù)(單位公擔)(單位公頃)(單位馬克)(單位公頃)飼料地
小農(nóng)戶 11 47.5 5.5 90 2 7.5
4.3 0.50 8 0.68
中等農(nóng)戶Ⅰ29 131 15.5 1290 7.6 23.1
4.5 0.53 44 0.79
中等農(nóng)戶Ⅱ25 203.5 12.0 404 6.9 18.9
8.1 0.48 16 0.76
大農(nóng)戶 67 184 42.1 3226 8.9 51.0
2.7 0.63 48 0.76
總計=132 565.5 75.1 總計=100.50
4 0.57 0.75
下面=每頭大牲畜的平均數(shù)[注:在手稿上,列寧在該表標題《因此,關(guān)于牲畜飼料的資料》上面,用鉛筆加寫了這樣一行字;“下面=每頭牲畜的平均數(shù)”。這句話指的是本表第2,第3,第4欄即“谷物”、“飼料地”和“飼料的開支”等項的下面一行數(shù)字?!砦陌婢幷咦
為了準確地計算每個農(nóng)戶的飼料地,應(yīng)當把用作飼料的4種谷物(小麥、黑麥、大麥和燕麥)數(shù)目折合成公頃,應(yīng)當(1)從總收獲量中減去種子;(2)用播種每種谷物的公頃數(shù)除取得的純收獲量;(3)再用所得的商數(shù)除用作飼料的公擔數(shù)。
這樣一種按4種谷物、4類農(nóng)戶和兩個5年所進行的計算是十分累贅的。
不過如果干脆把全部燕麥算作飼料,那差錯也大不了,因為未用作飼料的燕麥被用作飼料的大麥(Gerste)拉平了。
因此,我們且把全部燕麥地當作飼料面積,(也就是說,燕麥+混合谷物+全部飼草+小麥)。
這些資料表明了如此(相對)穩(wěn)定的平均數(shù),看來是可以相信的:每0.75公頃1頭大牲畜。但是為了同全德統(tǒng)計資料作比較,應(yīng)當注意到胡施克對大牲畜的計算同我的計算不同。差別不是由于標準不同,而是由于胡施克對牲畜的分類極為詳細。胡施克把馬駒、幼畜、牛犢、仔豬(第53頁,注1)都加以區(qū)別,而我根據(jù)1907年6月12日的一般農(nóng)業(yè)調(diào)查資料是無法考慮到這些詳細區(qū)別的。
可見,為了比較,就得把胡施克的資料折合成1907年6月12日的資料的標準,即全部馬和全部牛=1.0,全部豬=1/4;全部綿羊=1/10。
于是可得:
飼料地
公頃數(shù)
小農(nóng)戶: 13.45 1 7.5
10(8)年來的 中等農(nóng)戶Ⅰ: 31.85 頭 23.1
平均數(shù) 中等農(nóng)戶Ⅱ: 36.81 大 18.9
大農(nóng)戶 88.8 牲 51.0
170.91 畜 100.50
0.58
在整個德國(1907年)——13648628公頃飼料地(草場+飼料作物+燕麥+混合谷物)養(yǎng)活大牲畜29380405頭,即每頭為0.46。
這很象是真實的,因為胡施克的業(yè)主都(很)出色。
從胡施克的資料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1)大農(nóng)戶花在人造肥料上的費用要多得多(第144頁)
(2)″″″的地耕得更深些(第152頁,注2)
(3)″″″的農(nóng)具配備得更完善些
(4)″″″可以在時間上保證極大地提高收獲量
(5)″″″的牲畜飼養(yǎng)得更好些
(6)″″″花在保險上的費用更多些(第139頁)
(7)″″″的產(chǎn)品可賣更好的價錢(第146頁)(第155頁)
1887/1891 1893/1897(第139頁)
補(1) 每公頃 小農(nóng)戶 17.18 16.91-
中等農(nóng)戶 40.48 32.60-
22.80 20.74-
大農(nóng)戶 41.34 48.95+
每公頃
單位馬克
種子
飼料
肥料
{參看第144頁}
補(3)。農(nóng)具清單,第107頁及其他各頁,第47頁。
用于每公頃上的農(nóng)具、建筑物和排水設(shè)備的維修費(單位馬克)
1887/1891 1893/1897
小農(nóng)戶 14.10 7.43 -6.67
中等農(nóng)戶 13.38 15.95 +2.57
10.70 9.9l -0.79
大農(nóng)戶 9.64 11.95 +2.31
{為什么是這樣?}
補4。4種谷物(黑麥、小麥、燕麥+大麥)平均每公頃的收獲量(單位公擔)
1887/91 1893/97
(第51頁)小農(nóng)戶 20.46 20.66 +0.20
(第73頁)中等農(nóng)戶 17.90 17.13 -0.77
(第92頁) 19.09 21.06 +1.97
(第111頁)大農(nóng)戶 17.46 19.77 +2.3l
{注意:大農(nóng)戶的土地更差些(第125頁)}
牲畜飼料(單位公擔)
牲畜頭數(shù) 牲畜
(折合成 價格 小麥 黑麥 大麥 燕麥 總計
大牲畜[注:胡施克得出9.4和10(第53頁),但這并不是按他自己所定的標準得出來的(第53頁)。])
10.75 2765(第47頁) 1887/91 2.19 1.68 14.24 30.74 48.85
+
11.3 3019 小農(nóng)戶 1893/97 1.44 0.40 8.81 35.56 46.21
?。?nbsp; - - + -
26.8 9474(第74頁) 12.78 1.34 21.16 77.04 112.32
?。?br> 30.6 11091 中等農(nóng) 14.26 6.38 29.75 99.87 150.26
+ + + + +
23.5 10574(第87頁) 12.71 2.39 59.24 94.33 168.67
+
25.9 10971 中等農(nóng) 25.71 33.74 57.38 122.09 238.92
?。?nbsp; + - + +
67.1 23442(第112頁) 18.61 0.63 15.90 128.83 163.97
?。?br> 66.6 23300 大農(nóng)戶 15.40 1.15 41.25 146.60 204.40
?。?nbsp; + + + +
=多年生
飼料作物?
(1)多年生飼料作物……
(2)育肥混合飼料
(3)“其他”(第110頁)?101-76=25
第123頁:
?、瘛?3.64公頃 11
Ⅱ—61.10 29
?、蟆?5.06 25
?、簟?08.41 67
一頭大牲畜
不對。應(yīng)當是
2892÷11.04
等等。但是比例不會變。
截于1938年《列寧文集》俄文版第3l卷
譯自1969年《土地問題筆記》俄文版第364—369頁
注釋:
[117] 列寧是在《農(nóng)民和社會民主黨》兩個提綱中第一次提到萊奧·胡施克的著作《根據(jù)中圖林根的典型調(diào)查作出的關(guān)于大中小農(nóng)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純收入的統(tǒng)計》的(見本卷第58頁)。這里收載的材料,列寧曾在《土地問題和“馬克思的批評家”》這一著作第6章《小農(nóng)戶和大農(nóng)戶的生產(chǎn)率。東普魯士的例子》的一條對1908年版加的腳注中部分地引用過(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5卷第157—158頁)。列寧還在那里表示希望“以后再來談胡施克先生的這部有趣的著作”?!?9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