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備受尊敬的公共知識分子在網(wǎng)絡辯論中爆粗口,秀“內(nèi)褲”,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孔慶東、程益中、周立波、于建嶸、蕭瀚、熊培云、趙麗華……如果篇幅容許,我可以排出一長串的名單。
孔慶東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最近,他以三句粗話應對《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的采訪要求,此后,又通過微博炫耀粗話,迅速成為熱點話題人物。此事甚至驚動了新華社,后者發(fā)表評論《豈能把粗魯當個性》批評孔教授,“作為一名教授,用粗話罵記者、通過微博向公眾炫耀,缺乏對公德的基本尊重,缺乏學者基本的表達理性,不僅有辱作為教授的節(jié)操和尊嚴,而且缺失起碼的公民素質,令人汗顏。”
其實,就在孔慶東大罵《南方人物周刊》記者之后,另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程益中,也在微博上對網(wǎng)友吳法天(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爆了粗口,“你這條草狗,你從不罵人那是因為你沒雞巴。”程益中為什么要罵吳法天呢?僅僅因為后者在微博中貼出了前者的臟話記錄。
程益中何許人也?中國當代著名報人、媒體資源整合和管理專家,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和最成功的兩張日報——《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創(chuàng)辦人之一、前總編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年度世界新聞自由獎獲得者。(資料來自百度百科)。盡管價值觀一“左”一“右”,但在爆粗口方面,孔慶東和程益中都堪稱功力深厚。孔慶東就不說了,程益中也不遑多讓。比如,這位文質彬彬,言必談“普世價值”、“民主自由”的公共知識分子,不但公開辱罵女網(wǎng)友“染香”為“賤逼”,還發(fā)動其粉絲對她進行人肉搜索,讓人眼界大開。
不過,雖同為爆粗口,孔慶東和程益中享受的“待遇”卻大相徑庭。從11月7日以來,孔慶東受到了來自新華社、《南方都市報》、《華商報》、《新快報》、《東方早報》多家主流媒體的口誅筆伐(這是對的,我支持),而程益中的“光榮史”卻從未被一家媒體正兒八經(jīng)地報道過,哪怕象征性的點名也沒有過。這是不是新聞報道中的雙重標準,我不好說,至少也得是選擇性失明吧?
當然,本文不是討論新聞倫理。評論作者“狂飛”在《南方都市報》發(fā)表了一篇評論,“給‘姿勢分子’孔慶東上堂說理課”,本文的主題也與此有關。只不過“狂飛”只給孔慶東一人上課,我卻想給所有有“三字經(jīng)”愛好的公共知識分子上一堂說理課。注:免費的。
備受尊敬的公共知識分子在網(wǎng)絡辯論中爆粗口,秀“內(nèi)褲”,是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孔慶東、程益中、周立波、于建嶸、蕭瀚、熊培云、趙麗華……如果篇幅容許,我可以排出一長串的名單。如果不是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窮盡想象力你也想不到,一些在報刊、電視上諄諄善誘、衣冠楚楚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們也有把生殖器官隨時掛在嘴邊的時候。一尊尊神像變成了嘔像,一個個神話變成了笑話。這都是為什么呢?
究其原因,我想,還是因為這些公共知識分子活動的領域多是報刊、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為形象計,他們撰文說話多經(jīng)過反復斟酌、仔細權衡;偶有失格之處,在與讀者觀眾見面之前,也會被編輯刪除或更改。而在網(wǎng)絡上,這一切都變了。由于網(wǎng)絡的即時性,你打出的每一句臟話都可能會被網(wǎng)友存檔,“立此存照”。這就加大了“口不擇言”而又無法更正的概率。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臟話已經(jīng)被自刪,可它們還是在網(wǎng)絡不斷流傳的緣故。
更重要的是,在傳統(tǒng)媒體上,公共知識分子一般不與讀者觀眾現(xiàn)場互動,也就不會直接面對質疑,從而大大減少了犯錯的機會。在網(wǎng)絡(尤其是微博)上,每一名公共知識分子都是一個影響力或大或小的自媒體,在傳播自己觀念的同時,必然面對眾多贊同或者質疑的聲音。贊同還好說,質疑則令人不悅。一不悅就生氣,一生氣就冒火,一冒火就憤怒……然后就直接開罵了。這些熟悉的網(wǎng)絡罵戰(zhàn)戰(zhàn)場從此就多了公共知識分子的身影。
因此,我建議公共知識分子不要輕易到互聯(lián)網(wǎng)安營扎寨。如果一定要來,請牢記以下三條網(wǎng)絡辯論原則。一、哪怕你已達到大師級別,在網(wǎng)絡上,反對你觀點的照樣會很多,也許遠遠超過贊同者。對此你要有足夠心理準備。二、如果你的觀點正確,請不要用粗鄙的語言去捍衛(wèi)。如果對方的觀點錯誤,就更犯不著用粗鄙的語言去攻擊。尊重你的辯論對手,可以讓你獲得更多尊嚴。三、請為你所說的每一個標點符號負責,而不是在“出口成臟”后,才慌慌張張地想起刪帖。沒用的,網(wǎng)友早就泡了福爾馬林。
我總覺得,在面對質疑的聲音時,公共知識分子不妨學學胡適。胡適一生論爭無算,但卻沒有一個私敵。1930年4月,胡適在寫給楊杏佛的一封信中說,“我受了十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了,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
胡適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第一人”,還真不是吹出來的。
(原題為:給愛好“三字經(jīng)”的公共分子上一堂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