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本是一個老粗,雖然他粗中有細,智慧特高,可是由他扮演“和事佬”,究竟是所用非所長,何況直皖兩系的積怨已深,雙方距離根本無從拉近,他已盡了全力。他了解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解除徐樹錚的兵權(quán)”??蛇@卻是最難讓段祺瑞接受的,當年為了小徐,段不惜和他受恩深重的老長官袁世凱反目,今天自然不會為了對直系讓步而犧牲小徐。他自己感到調(diào)和已不可能,段態(tài)度又轉(zhuǎn)強硬,更無法談得出結(jié)果,所以30日他又備車要離北京。 徐世昌挽留他,認為張作霖一走,戰(zhàn)爭便無可避免,所以再三請張再作最后的努力。7月6日,徐世昌又請張作霖去段祺瑞住處再作調(diào)解。這天段的火氣更大,張作霖勸段冷靜,應該化大事為小事,退一步著想。段聽了很不耐煩地說:“你回你的奉天,不必管這兒閑事。”張聽了一聲不響就告辭而去。7日深夜1時,張作霖并未與任何人作別,悄然乘車出京,隨即宣言“局外中立”!
北京城頓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達官貴人紛紛出京避難,東交民巷的使館區(qū)和外國飯店都告客滿。 這時,段派積極備戰(zhàn),直軍亦布置防線,不遺余力。7月14日,直皖戰(zhàn)爭在京津一帶爆發(fā)。皖系以五個師四個混成旅組成定國軍,段祺瑞任總司令,徐樹錚任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直系以一個師九個混成旅組成討逆軍,以曹錕為總司令,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盡管皖軍在人數(shù)與武器裝備上優(yōu)于直軍,但徐樹錚完全不是吳佩孚的對手,吳佩孚不僅作戰(zhàn)勇猛,且戰(zhàn)術(shù)多變,使皖軍連吃敗仗。吳佩孚一馬當先,率直軍主力大打閃電戰(zhàn),只四天即擊潰比自己更為強大的皖軍,俘獲其前線司令官、早年保定學堂的老師曲同豐將軍,并差一點生擒昔日的段校長。 而皖系將領(lǐng)里面又多是像第一路軍總司令的段芝貴這樣的飯桶。這位老兄打仗的時候就坐在一列火車專列里面,專列兩頭都掛上火車頭,勝就向前開,敗就向后開。西路皖軍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他就急忙大叫開車,一路狂奔逃回北京的家中。在這個百無一用的總司令率領(lǐng)下,皖系第一路軍全部潰散,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而令段祺瑞更震驚的是,在直皖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關(guān)外的張作霖突然宣布討伐徐樹錚,隨即揮師入關(guān)并進占天津的馬廠、軍糧城等地,很明確地站在了直系的一邊。 段祺瑞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親手打造的中央軍邊防軍西北軍的失敗會如此之神速,而又敗得如此徹底。而他主政下的皖系政府,推行親日政策。段祺瑞用日本人的錢建構(gòu)了一個自己的帝國,卻也因為這來自日本的錢,最后讓自己的帝國變成了泥足巨人。
巴黎和會上北洋政府外交的慘敗,讓皖系更加地失去了民心。 東路軍總指揮徐樹錚獲知西路戰(zhàn)敗的消息,知道大勢去矣,深夜逃回北京。直系軍大隊開到長辛店,將四圍潰敗段軍逐一掃清。至19日,京津線、京漢線皖軍全被清除。 短短四天,直皖戰(zhàn)爭結(jié)束。徐樹錚被懸賞10萬元通緝,走上四處流亡之路。皖系首領(lǐng)段祺瑞宣布引咎辭職,辭去邊防督辦一職并請撤銷歷年之勛位、勛章,邊防軍、西北軍也即日解除,以謝國人。從此,皖系作為一種政治勢力也煙消云散。直系軍閥勢力崛起。但依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民國的舞臺上,軍閥間的攻伐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地頻繁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