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值得記憶的一個歷史瞬間(5)
2011-10-07 13:28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千秋萬代終是夢,俱往矣,換了人間。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關(guān)后從攝政王多爾袞定都燕京開基,最后也是以攝政王結(jié)束,莫非也是天數(shù)所致。
再說胡惟德,他在出宮后便直奔外交大樓,向前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復命去了。原來,退位詔書里有這么一條:“由袁世凱以全權(quán)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xié)商統(tǒng)一辦法”。各位,可千萬別小看這一條,這說明袁世凱繼承權(quán)力并非是來自南方革命黨的承諾,而是來自清室的授權(quán),可謂是名正言順。后來革命黨追究起來,袁世凱說清帝已經(jīng)退位,如何能再改回來呢?如果要改回來,豈不是要再搞一次復辟和退位?革命黨一時語塞,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袁世凱的這招,真可謂是用心良苦、老奸巨猾。
其實袁世凱非但沒病,他此刻的心情好著呢。從上午開始,他便一直和其他官員們在外交大樓里,等著清帝退位的消息。等到胡惟德等人將退位詔書送到后,袁世凱立刻命令宣讀,并讓人抄寫十幾份分別送到各大報社和外交使館,宣告歷史上這一重大事件。
次日,北京的各大報紙毫無例外的全文登載了清帝退位的詔書。在這偉大的時刻,剛剛上市的報紙很快便被一搶而空,北京城內(nèi)一片沸騰。街頭巷尾,人們見面后紛紛拱手相告:“皇上退位了!共和了!”
在喜慶的鞭炮聲和鑼鼓聲中,商家們也悄悄的收起了昔日的龍旗,改換成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放眼望去,街巷樓閣、酒館茶肆一片彩旗飄展,一個全新的共和時代已經(jīng)來臨。在掛五色旗的同時,街頭巷尾到處都有人在剪辮子,被剪掉的辮子則被丟棄一地,舊時代已經(jīng)一去而不復返了。
就在清帝退位的當天晚上,袁世凱也剪去了那根保留了五十多年的辮子。當時他沒有請理發(fā)師,而是讓親信蔡廷干前來幫忙,因為他覺得讓外人剪很難為情。在剪的時候,袁世凱說:“我當年練新軍的時候,覺得這辮子實在礙事。但這辮子相伴我多年,今天一旦剪去,還真有點不習慣呢!”
剪完后,蔡廷干將辮子交到袁世凱手中,袁世凱撫摸了一下,嘆了口氣,將辮子扔到地上。隨后,他站起來呵呵大笑道:“姑且咸與維新吧!”
也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民國的大幕,終于拉開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