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都把老人當成家中的財富。年齡,是歲月的累積,更是經(jīng)驗和智慧的凝結(jié)。家里如果能有一個年高德劭的長者,那就等于有了主心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工作的地方,完全就是個““聚寶盆”!沒錯,這就是老干部大學。在那里,老人們學電腦,學書畫、打太極。在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老人們的生活快樂而又充實,用一個形容——那簡直是太“得”了。
大家好,我來自北京老干部大學,這所老干部大學隸屬于市老干部局,是為市屬老干部繼續(xù)學習提供服務的學校,在這里學習的老人,平均年齡是73歲。有的人說:“退休了,那就是混吃等死”,可在我們這兒,老人學習的精神頭兒高著呢。半年前,我第一次踏入老干部學校的大門。入校第一天,我推開一間教室門,里面十幾位老人正作筆記呢,這些老學生們還爭先恐后地向老師提問,交換學習心得呢。如果不是眼前的這些花白頭發(fā),還真以為這是大學課堂呢。
你別看這些老人現(xiàn)在歲數(shù)大了,要是在幾十年前,那都是老八路、解放軍,甚至還有老紅軍。解放后,這些老人又在建設新中國的崗位上奮斗了一輩子,到了晚年這才能安生下來!細想想,覺得真是不容易!一次,一個老人正寫著字呢,筆掉在地上了,老人伸手撿筆,胳膊就露出來一截,我 一看,上面一塊好大的傷疤,后來老人跟我說,這是當年他打鬼子時負的傷。
領(lǐng)導告訴我:“這些老干部是歷史的見證人,更是黨和國家財富。在生活上,關(guān)心照顧好,讓他們安度晚年,享受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年,他們的任務是建設新中國,現(xiàn)在你的任務就是照顧好他們!”
聽了這話,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很多老革命到了晚年都是一個人,有一次,我們?nèi)ヒ晃焕先思遥先耸掷锬弥b控器,自己坐在沙發(fā)上睡著了。電視上演的什么根本就不知道,老人醒過來后跟我說,自己老伴去世得早,兒女又都不在身邊,“你看我這一天天的,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就整天開著電視,可我不看,為什么,我就圖里面那點兒聲音,讓家里有點人氣兒??!”當時我眼淚差點下來,就跟他說:“您上老年大學吧,在那兒條件好,您能找著伴,在那兒,我照顧您、陪著您,你就是我的親爺爺!”
這幾年,黨和政府對老干部的工作越來越重視,調(diào)整養(yǎng)老金標準,解決離休干部門(急)診醫(yī)療費實時結(jié)算問題,解決部分離休干部住房特殊困難,就是在社區(qū),黨和政府將對老干部“四就近”服務工作納入社區(qū)工作者工作職責,根據(jù)社區(qū)“四就近”服務工作的要求和老干部人數(shù),配備專兼職社區(qū)工作者,老人有事情,有需求,立刻就能趕到。黨和政府還十分關(guān)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就拿我們的老干部大學來說吧,這幾年硬件條件是越來越好,電腦教室有了、棋牌室、健身房,也有了。在課程設置上面,我們也會盡量滿足老人們的需求,只要想學,我們都能盡量照顧。每天早上,我們這兒就跟學校一樣兒,老人們從來不遲到,也很少早退。上課鈴一響,您就看吧,這些“老學生們”準坐在教室里等著老師呢
記得我到老干部大學的第一項任務是“祝福世博、喜迎重陽”書畫展的布展工作。布展工作剛剛進行過半,一位老同志抱著一幅畫氣喘吁吁地跑進來, “對不起啊,我來晚了,這是我的畫,我叫何娟。”老同志還沒站穩(wěn)就把畫遞給了我。接過畫,我趕緊扶老同志在旁邊的沙發(fā)上坐下,一面請來領(lǐng)導,一面跟何老聊了起來。何老說以前學校交作業(yè)或者布置展覽,自己從來沒有遲到過。這次兒子病了,要在醫(yī)院照顧,才耽誤了送畫。“還好趕到了,要不然我多對不起學校的培養(yǎng)??!”
在老干部大學工作,我有個體會。從表面上看,我們是在幫助老人,但實際上,受幫助最多,受教育最大的反而是我們。這些離退休老人絕大部分是黨員,“為人民服務”真的是種在了這些老人的心里,退崗不退休,是很多老革命、老黨員的真實寫照。
就拿范伯誠老人來說吧,他1944年參加革命,1954年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朝陽區(qū),1987年從朝陽區(qū)職工大學(現(xiàn)朝陽社區(qū)學院)副校長崗位上離休。離休二十多年了,老人家至今沒閑著,范老騎車萬里,向城市“牛皮癬”宣戰(zhàn),向環(huán)境臟、亂、差說不,由他倡導發(fā)起的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從2007年40多人已發(fā)展到今天的700余人。
朝陽區(qū)有條二道溝河,從延靜中街橋至平房鄉(xiāng)沿線十幾里,河道兩岸是三個街鄉(xiāng)的結(jié)合部,環(huán)境臟亂,治理難度大。從2000年開始,范老就把根治二道溝河沿岸臟亂作為目標,他花了整整4個月時間繪成一張《治理環(huán)境臟亂差標示圖》,帶著圖紙找到朝陽區(qū)領(lǐng)導和有關(guān)部門,一個月后,河道沿 岸被清理干凈。可范老覺得沒有從根上解決居民亂倒垃圾的問題,于是他又找到相關(guān)部門提出建議,最終在河道兩邊的居民區(qū)里建起了10多個垃圾池。
2004年4月的一天,年近八旬的范老發(fā)現(xiàn)二道河溝沿線雅成橋下垃圾堆積、臭氣熏天,他向村干部反映情況要求清理,卻遭到回絕。那時候,老爺子都七十多了,他在腰里拴上繩子、下到河里,將垃圾一鍬鍬鏟出送上堤岸,周圍的老百姓都看不過去了:“大爺,您歇歇吧,我們保證不亂扔垃圾了。”到最后,那個村干部都來了,表示要定期派人清理。有人勸他別管閑事,可老爺子不服,他說:“到歲數(shù)了,可以從工作崗位上離休,但共產(chǎn)黨員的義務和責任不能離休;年老了身體能衰退,革命意志不能衰退。”您聽聽,這有多給勁!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從老人們笑臉里,我看到了幸福所在,從老人們笑聲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價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