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中考政策迎來重大調整。此次改革不僅減輕了學生的應試負擔,更將中考的考核重點轉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一線教師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政策的推動下,英語聽說考試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亟待破解的問題。
在中考政策調整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雙重浪潮中,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分校英語教研組積極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英語聽說教學,全面革新英語聽說教學模式,為英語聽說課堂注入新活力。
通過人工智能聽說課堂的虛擬仿真考場功能,學生們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提前準備資料、前往計算機教室,而是在他們熟悉的教室中就能模擬真實的考試環(huán)境進行答題。課堂上,他們手持答題器,選擇題可以直接輸入并上傳答案,聽后回答、轉述和朗讀部分,學生們只需對著答題器的接收口口頭作答,系統終端會實時反饋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與之前在計算機教室作答相比,課堂內容更加充實,整個答題過程使課堂效率提升約20%。
練習結束后,系統自動生成的大數據分析為教師提供了精準教學的有力支持。黃色字體突出顯示學生的發(fā)音弱點,紅色字體則用來標記發(fā)音錯誤。例如,系統會標記出“th”發(fā)音混淆、重音錯位等具體問題,使教師指導更具針對性,解決了傳統課堂中“一對多”指導效率低下的痛點,確保了聽說練習既高效又有質量。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得分和發(fā)音弱點提示,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計劃,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成長為積極的探索者。
人工智能技術幫助教學資源供給實現了個性化升級。老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在線量身定制“套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人工智能聽說課堂中,“說”是核心環(huán)節(jié),老師借助人工智能設備,在聽后轉述和朗讀這個題型中,能直觀地了解學生發(fā)音的準確性、語調的自然度以及語流的連貫性,有效解決了傳統測評效率低、主觀性強的難題。
我們通過實踐發(fā)現,人工智能技術與英語聽說教學的深度整合為教學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的視角和策略。借助技術賦能,教師能夠更有效地應對中考變革帶來的挑戰(zhàn),這不僅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時期的英語教學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作者:李婷,系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分校英語教研組組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