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2025年“信仰行·生動實踐地打卡行”活動號召,6月9日傍晚,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黨支部與院團委組織20余名黨團員代表循著古都夜色的脈絡走進什剎海荷花市場、銀錠橋等文化地標,深入領略首都獨特的文化魅力。
活動中,全馨同學介紹了荷花市場從清末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發(fā)展變化歷史,指出這一市場不僅見證了城市的發(fā)展變遷,更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商業(yè)活力,新時代以來黨組織和黨員在其發(fā)展更新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趙子婧同學為大家介紹了銀錠橋名字由來的多種觀點,以及該橋的建筑形制、歷史變遷和“銀錠觀山”“水倒流”等景觀。
同學們在深入了解什剎海地區(qū)歷史的過程中也分享自己的所想所悟。孫夢晗同學說,從當地的改造成果中體會到了“綠水青山”理念的實踐,認識到需在發(fā)展中守護文化根脈、踐行生態(tài)使命;周瓚同學表示,我們應加強文化傳承意識,并努力讓歷史遺產煥發(fā)新活力;華夏同學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加深了自己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也讓信仰的力量在歷史與現實交融中愈發(fā)清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此次“信仰行”活動以什剎海為實踐課堂,不僅有利于同學們深入了解這片文化勝地,更讓大家在青磚灰瓦與碧波垂柳的交織中,直觀感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于古橋商街的歷史脈絡里,讀懂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辯證關系,從而在實地探訪中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豐富內涵的認知與認同。
來源:中央民大馬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