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宰相楊國忠炙手可熱,氣焰熏天,依附投身者不計其數(shù)。陜州進士張彖以學識淵博聞名遠近,有人勸他也把楊國忠當作靠山,“見之,富貴立可圖”。張彖卻說:“你們找楊國忠當靠山,以為他的地位穩(wěn)如泰山,而在我看來,他不過是一座冰山,太陽一出,隨時可能倒塌,到時候你們?nèi)ネ犊空l?”
果然,沒多久便發(fā)生了安史之亂。馬嵬坡陡然生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逼自盡。一時間,樹倒猢猻散,其親信附庸也多死于非命,張彖卻得以幸免,并留下“冰山難靠”的典故,后用來比喻表面煊赫一時,但沒有長遠生命力的勢力,依附它很不可靠。
明朝宦官魏忠賢也曾是一座貌似泰山的冰山,大權(quán)獨攬,囂張跋扈,人稱“九千歲”。一時間徒子徒孫不計其數(shù),效忠投靠者多如過江之鯽,計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而魏忠賢一倒,冰山消融,這些黨羽或被罷官,或被貶謫,或被充軍,或被處極刑。
反之,那些清醒睿智者,特立獨行,剛正不阿,是絕不會錯把冰山當泰山的。春秋戰(zhàn)國時,鄭國大權(quán)由上卿子陽壟斷,他被很多人視為泰山而賣身投靠,得了不少實惠。其時,大賢列子生活十分貧困,子陽想拉攏他,以博個愛才名聲,就派官吏送給列子一車糧食。列子拒不接受子陽的賜予,家人和朋友都很不理解,說他愚笨??墒?,很快泰山變冰山,子陽被殺,親信皆受連累,獨列子安然無恙。
南宋狀元張九成也是這樣的智者。他金榜題名后,秦檜親自來拉攏他。張九成若是順桿兒爬,拜碼頭、認宗師,當乘龍快婿,肯定會被迅速提拔,升官發(fā)財。但他拒絕拉攏,不肯依附,雖仕途坎坷、幾經(jīng)貶謫,卻以高風亮節(jié)、清雅操守,贏得朝野敬重。且因為不攀附、不找泰山,亦不受朝廷里鉤心斗角、派系斗爭的牽連,最后功成身退、史上留名。
以史為鑒,于今而論,黨員干部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的形勢下,那種搞小山頭、小圈子、靠人身依附和結(jié)黨營私混官場的做法不僅行不通,而且必遭嚴懲。事實證明,建立在利益交換基礎(chǔ)上的小山頭、小圈子看似顯赫、熱鬧,終究是短命的、虛幻的、靠不住的冰山。只有黨和國家、人民才是最穩(wěn)固的泰山,穩(wěn)定可靠,底蘊深厚,巍然屹立。因而,黨員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價值觀、政績觀,杜絕依附心態(tài)與投機心理,以自立為根本,以自強為動力,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踏實工作、寵辱不驚,這樣,才能矢志不渝、行穩(wěn)致遠,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