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直亮 一心為民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公忠直亮 一心為民

富弼(公元1004—1083年),字彥國,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他在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代均為重臣,為國家平安、百姓安寧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朝野尊重?!端问贰穼⑺c同一時期的宰相文彥博并稱“富文”,評價他們“公忠直亮,行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司馬光稱頌他“三世輔臣,德高望重”,北宋名臣葉清臣稱贊道“今輔翊之臣,抱忠義之深者,莫如富弼”。

詬如不聞 不同俗流

富弼出生于西京洛陽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勤奮好學、氣度不凡,少年時便以文章名世,被譽為“洛陽才子”。范仲淹注意到他的才華,贊嘆其有“王佐之才”,還親自將他的文章推薦給王曾、晏殊。

更難能可貴的是,富弼不僅以文章驚天下,還胸襟博大、器宇不凡。據(jù)宋人陳長方編撰的《步里客談》記載,曾經(jīng)有一個與他觀點相悖的文人辱罵富弼。富弼裝作沒聽見,趕快走開。有人悄悄告訴他:“某某罵你。”“恐怕是罵別人吧!”富弼若無其事,笑嘻嘻地回答道。“叫著你的名字罵的,怎么是罵別人呢?”這人一副打抱不平、怒不可遏的樣子。富弼依舊毫不在意,說道:“不會吧,天底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那位罵他的人聽聞此事后,被富弼的度量所打動,最終與之結為好友。這就是成語——詬如不聞的由來。

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宋仁宗突然宣布恢復制科,范仲淹推薦富弼參加科考,其以茂才異等科及第,自此走上仕途,先后被派到河陽、絳州、鄆州等地任職。

當時,山東一帶多有兵變,地方官員不但不去鎮(zhèn)壓,反而開門延納,以禮相送。朝廷追究此事,派富弼隨范仲淹去處理。富弼建議道:“姑息養(yǎng)奸,形同通匪,都應定死罪。”范仲淹則說:“土匪勢強,遠在山林,難以圍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貿(mào)然圍剿,只能是勞師傷財,讓老百姓白白受苦罷了。他們按兵不動,以圖緩剿這大概是保護百姓的權宜之計啊。”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與恩師爭執(zhí)起來。這時,有人從旁提醒富弼,不要忘記范仲淹的知遇之恩。富弼坦然答道:“我和范先生是君子之交。先生舉薦我不是因為我的觀點始終和他一致,而是因為我遇到事情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為要報答他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呢?”范仲淹聽后點頭道:“不同俗流,這正是我看中富弼的地方啊!”

兩次使遼 何暇家顧

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北方遼國大軍壓境,威逼宋朝割讓關南十縣。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朝廷急需一位能臣干將赴遼談判。然而,群臣認為情況不可預測,皆不敢前去。宰相呂夷簡因與富弼有嫌隙,故意推薦他出使遼國。富弼接受了這個推薦,在臨行前叩見宋仁宗,慷慨陳詞:“主憂臣辱,臣不敢顧其生死。”

富弼還沒出發(fā),遼國的使者蕭英就已到邊境雄州(今河北雄縣)。富弼奉命郊外迎接,蕭英卻以自己有腳疾為借口,拒絕行禮拜見。這種態(tài)度無疑是對大宋的挑釁和輕視。富弼正色詰責道:“我曾出使北方,即使病臥車中,聽到命令也會立即起身行禮。如今中使到來,你卻不肯起身行禮,這是什么道理?”在富弼的責備下,蕭英意識到自己的失禮,連忙起身讓人扶著作揖行禮。隨后,富弼“開懷與語”,向蕭英詳細陳述雙方交戰(zhàn)的利害關系以及契丹背信棄義的做法。自覺理屈的蕭英對富弼肅然起敬,“亦不復隱其情”,屏退左右,將遼國君主的要求如實告知。富弼把了解到的情況向宋仁宗作了詳細匯報,宋仁宗拒絕了遼國的割地要求,只答應增加“澶淵之盟”時所訂下的歲幣,以金錢換和平。

同年四月,宋仁宗派富弼前往遼國進一步談判。面對遼興宗索要土地的強硬要求,富弼指出:“兄弟之國,豈可使一榮一辱哉?”堅持宋朝不愿割地,但愿增幣以維和。他以澶淵戰(zhàn)役為例,向其說明發(fā)動戰(zhàn)爭不僅會造成雙方巨大的損失,還會破壞民族間的和平共處。面對富弼的勸說,遼興宗雖有感悟,但仍心有不甘,提出和親。富弼進一步說服遼國君臣,強調(diào)歲幣的長遠利益超過婚姻帶來的好處,遼國最終同意接受增加歲幣的方案。

八月,富弼再次出使遼國,帶去兩封國書、三封誓書。然而抵達遼國后,遼興宗卻要求富弼在誓書中加一“獻”或者“納”字。為守護宋朝尊嚴,富弼據(jù)理力爭,拒絕了遼興宗的要求。遼國派遣使者跟隨富弼一起前往宋朝進行商議。然而朝堂之上,宋仁宗求和心切,聽從了晏殊的主張,委曲求全,滿足了遼國的要求。

宋遼和談成功四五個月后,西夏元昊派遣使者到宋朝請和。至此,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wěn)定下來,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據(jù)史料記載,富弼在第一次出使遼國之時,女兒不幸夭折;第二次接受任命時,夫人誕下一名男嬰。他雖收到了家中的書信,卻無暇顧及,連拆也不拆,便將其焚毀。隨從的官員對此大惑不解,紛紛詢問原因。富弼動情地說:“家書,家書,身在異國,讀之徒亂人意耳,國事未了,何暇家顧?”他深知,自己此刻身處異國他鄉(xiāng),面對的是復雜的政治局勢和艱巨的談判任務,如果此時閱讀家書,必然會勾起對家人的思念和擔憂,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和決策。為了國家,他選擇了將家書付之一炬。

《宋史》評價此事:“弼割老母之愛,蹈不測之禍,以正辨屈強敵,卒復和議,忘身立事,古人所難。故近者李良臣自北來歸,盛言北方自主而下,皆稱重之。”富弼的赤膽忠心贏得了朝野高度贊譽。

防疫救災 勤政愛民

富弼不僅在朝為臣時竭誠盡職,勇于擔當,而且在地方為官時也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富弼在青州任職期間,黃河以北地區(qū)發(fā)生水災,大量災民逃難至青州。有人勸說富弼要謹慎行事,不要接收那么多的災民。富弼卻堅定地說:“吾豈以一身易此六七十萬人之命哉!”他想盡一切辦法,救助災民。以往的賑災方式通常是官府將災民集中到城里施粥救濟,由于災民眾多,不僅容易導致疾病傳播,還有人因等待數(shù)日也未得到食物而活活餓死。富弼決心徹底改變這種賑災方式。

富弼鼓勵鄉(xiāng)紳大戶協(xié)助府衙救濟災民渡過難關,并安排小吏將捐贈明細記錄在冊,待災情過后依據(jù)捐贈多寡上奏請求賞賜。這項舉措極大調(diào)動了富戶豪紳慷慨解囊的積極性,政府得以籌集到更多救災錢物。此外,富弼還鼓勵民眾自救,將原本屬于國有的山澤森林池塘之地,任災民自行取用,以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災民有死亡者,他又組織人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集體安葬,稱之為“叢冢”,以防止疾病的傳播。他安排地方官員勸農(nóng),借種給災民種植自救,擴大災民獲取食物的來源。農(nóng)以地為本,農(nóng)民有了土地,經(jīng)過辛勤耕作,既可以維持一家生計,從而穩(wěn)定社會秩序,又能為國家提供賦稅,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這在當時是一項創(chuàng)舉,有一定進步意義。全面系統(tǒng)、細致周到的救災與防疫措施,救助了數(shù)十萬災民,富弼贏得了廣泛贊譽。此后,富弼的做法因簡便周盡,被廣泛應用到各地。宋仁宗也對富弼賑災之事大加稱贊,派遣使臣對其嘉獎。但是,富弼一概辭謝,并讓使臣轉(zhuǎn)告皇帝:“恤災賑乏,臣之職也。”

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富弼被調(diào)任至汝州擔任判官。宋神宗下詔讓他進京覲見,詢問其治國之道,并特許他乘坐轎子直達宮殿門口。在富弼入宮后,宋神宗親自在東門小殿接見,并體貼地安排富弼的兒子富紹隆從宮門引入,還免除了富弼的跪拜之禮,讓他坐著與自己交談。這一系列舉動,無不彰顯宋神宗對富弼的尊重與信任。

宋神宗覺得富弼老成練達,久經(jīng)政務,就向他請教致國強盛的辦法。富弼說:“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奸人得以傳會。當如天之監(jiān)人,善惡皆所自取,然后誅賞隨之,則罪無不得其實。”宋神宗又以邊事相問,富弼認為其初登大寶,應廣施仁政,布澤萬民,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讓國家和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一番交談后,皇帝想讓他以集禧觀使的身份留在京城,但富弼堅決辭謝,仍回汝州任職。

在汝州期間,富弼借鑒青州賑災的經(jīng)驗,采取多種方式妥善安置流民。他任命專職官員招集流民,選定在汝州城南四十里的地方搭建房舍,設立流民收容點。他又命令寶豐、魯山等縣官員在各地分設流民安置點,搭建廬舍、分發(fā)糧食、分散安置,做到流民有房住、有飯吃、有活干,形成了從官府扶持到百姓自救的穩(wěn)定局面。

富弼為官清正、克己奉公,屢拒升官。即便晚年退居洛陽后,富弼仍保持著較高的聲望與影響力。凡其外出時,人們都會奔走相傳,把轎子圍得水泄不通。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富弼在洛陽家中去世,享年八十歲。即使在生命的盡頭,富弼仍不忘國家社稷,讓自己的兒子將遺奏親手交給朝廷。宋神宗閱讀了這份奏折后十分哀痛,輟朝三日,并親自撰寫祭文祭奠,追贈富弼為太尉,謚號“文忠”。

(作者簡介:張彰,北京聯(lián)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劉莉丹,北京聯(lián)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張弛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