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風雨兼程,75載砥礪前行。在這個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中,各條戰(zhàn)線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他們都是時代發(fā)展、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見證者、開創(chuàng)者、建設者。他們用自立自強、奮發(fā)有為詮釋了一代人的風采,唱響了“強國復興有我”的贊歌!為展現(xiàn)首都各行各業(yè)攜手新征程共書新答卷、助力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fā)展的奮進姿態(tài),展現(xiàn)北京全市基層一線人民群眾奮力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譜寫新篇章的精神風貌,宣講家網(wǎng)特推出10集“理想中國”百姓故事(雙語版),向偉大祖國75周年華誕獻禮。本期推出林曉晶講述的《跨越三千年的對話》故事。
講述人:
林曉晶
北京市規(guī)劃自然資源委房山分局干部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琉璃河人,小的時候就經(jīng)??吹娇脊艑W家到我們這里來調查。母親說,早在1945年的時候,就有考古專家推測琉璃河地區(qū)很有可能就是西周燕國都城的所在地,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琉璃河遺址產(chǎn)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從1962年開始發(fā)掘,到今天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完全被證實,整整用了六十年的時間。
在考古發(fā)掘的過程中,具有最重要歷史意義的,還是堇鼎和伯矩鬲的出土。這是琉璃河地區(qū)出土的第一批文物,也是北京地區(qū)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堇鼎和伯矩鬲已經(jīng)是首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了,它們的出土震驚了當時的考古界,因為在此之前幾乎沒有出土過帶有銘文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而銘文是還原歷史真相最直接的證據(jù)。其中有一句銘文“匽侯令堇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賞堇貝……”大概意思說的就是,匽侯命令大臣堇去給太保送食物,太保賞賜了堇貝幣,堇就用這些錢鑄造了這件青銅鼎,以示紀念。其中的“匽”指的就是古代的“燕”國。這基本就確定了這里就是西周燕國都城始封地。那西周燕都究竟是誰建立的?第一任主人就是召公嗎?隨著考古學家繼續(xù)發(fā)掘,終于在1986年出土的青銅器克罍、克盉上找到答案??死?、克盉器蓋和器身內鑄有43字的長篇銘文,清晰地講述了周王將太保召公封于匽(燕)地,并任命克擔任匽(燕)侯,克就是召公的兒子。那時武王伐紂剛剛打下天下,太保召公要留在他身邊輔佐,就派長子克到匽(燕)地就封了。這也就確定了克是西周燕都的第一位燕侯。那召公本人是否來到過燕都呢?2021年我們出土的青銅器提梁卣解開了這個謎團。提梁卣上面也是鑄有銘文的,鑄的是:太保墉燕,延宛匽侯宮。“墉”就是筑城的意思。“太保墉燕”,這就說明在三千多年前太保召公親自來到燕都,并筑了這座城。這些文物以無可爭議的文字資料把北京的建城史直接追溯至距今三千余年前的西周時期。
在60年的考古歷程中,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用青春、用汗水、用生命,不僅把琉璃河遺址的考古成果守護了下來,也把一段民族記憶和文化血脈守護了下來。他們用60年的時間一鏟一鏟地挖,一天一天地默默無聞地干,執(zhí)著堅守讓歷史重見天日,保護著遺址安全。
今天,琉璃河遺址已經(jīng)出土了上萬件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還有三百多座燕國貴族墓葬和30多座車馬坑,還有西周時期的夯土城墻、護城河等大型建筑,這些文物雖然久遠,但卻是中華民族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讓我們擁有了與古人對話、與這個時代對話,甚至是與世界對話的勇氣、底氣,還有自信。
作為規(guī)劃建設者的一員,我覺得使命在肩,倍感驕傲。我會接好接力棒,守好琉璃河遺址公園,將這跨越三千年的北京故事傳播好、講下去,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歷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出品人:謝輝 賀亞蘭
總策劃:肖峻峰
監(jiān)制:李愛民 蒲紅果 徐艷麗
策劃:劉斌 李文鼐 彭亞南 張哲 趙冠霞 張瑜奕
統(tǒng)籌:劉斌 張露汀
執(zhí)行:趙冠霞 楊歡
編導:楊歡 姜萌
翻譯:崔玉如
攝像:王斐 肖悅
美工:崔潔 張雨萌
燈光:王斐 肖悅
后期:楊歡 姜萌 肖悅
支持部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百姓宣講處
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房山區(qū)委員會宣傳部
出品單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
宣講家網(wǎng) 千龍網(wǎng)·中國首都網(wǎng)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