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坎,而最難過去的那道坎便是“青春逆反期”,是在成熟和不成熟、懂事與不懂事、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時期”。
本文談四個“青春逆反期”不同情況的案例,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更多思考。
一、因嬌寵過度而逆反
雯雯在小學之前一直被幸福緊緊包圍著。但是,她卻不知道自己處在幸福之中,常常和父母無原因鬧脾氣,關(guān)鍵是每次都“贏”,包括父親給她的手機都摔了好幾部,然后呢,父親再買。
當然,面對在學校學習的“卷”勢,父母也是干著急,不逼不行,逼急了也不行,就這樣哄到了初一。
初一不同于小學,科目多了,學業(yè)重了,原本隨性的她跟不上了,也因為嬌慣之下太任性,所以被班級同學孤立了。于是,她不想上學了,跟父母說同學沒好人,讀書沒意思。一年多的休學,父親一年找了許多家教,都是高費用一對一,最終以“逆反學習”熬過了逆反期。
二、因搶跑累壞而逆反
曉剛父母都是老師,也因為老師的職業(yè)習慣和對考試的期許,早早把曉剛推進了應試賽道。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的話語都是學習和考試,每天都是手把手輔導,把學習搞得只有緊張、沒有活潑,逼得曉剛說過好幾次“沒意思”。
或許是因為曉剛的成績一向還不錯,所以,“沒意思”被成績掩蓋了。
直到初一時,小剛開始不乖了,敢和父母頂嘴了,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原本的成績優(yōu)勢幾乎沒了,剩下的都是被父母督促、批評和沒好臉色。
終于有一天,小剛爆發(fā)了,帶有自殘性的一通鬧騰后說:“打死我也不上學了!”顯然,他屬于“學殤”的孩子,而“療傷”的過程讓整個家庭經(jīng)歷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三、因輸不起而躺平
茜茜從小就懂事,甚至可以說太懂事了,尤其讀小學時,因為好強、愛面子,所以在別的同學貪玩時她學習、當別的同學需要父母督促的時候,她卻不斷給自己加壓,根本不用父母操心。
所以,茜茜在小學基本是班級第一名,偶爾第二便自責不已,甚至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哭個不止。
她是典型的輸不起的優(yōu)秀孩子。
到了初一后問題來了,那就是“第一名的位置經(jīng)常不保”。然后,她向父母宣布:“我不想上學了”。其實,這種躺平的本質(zhì)也是逆反,是和自己較勁,和自己逆反。
四、只對學習逆反
佳琪爸爸和老師對她的評價非常一致,都說這孩子除了不愛學習之外,哪哪都是優(yōu)點。
這話不假,佳琪從小就在多方面看出了高情商的表現(xiàn),尤其和小伙伴在一起,不僅玩得好,還寬容大度,很快就占據(jù)C位,成為核心人物。
但對于學校學習還有考試的事。她幾乎沒有一點興趣,當初中老師找上家門說佳琪到了逆反期,佳琪爸爸解釋說,她從一年級就一直對學習逆反。
后來,在是否讀高中的抉擇時,跟父母以死相拼,堅決不讀高中,也不考大學。沒法子,媽媽只得給她找個中職學校,“混”三年再說。誰知道佳琪根本沒混,只一個學期就被學校發(fā)現(xiàn)她的能力不凡,直接參加了學校招辦工作。
四個孩子后來的結(jié)局是:
雯雯:基本上在“啃老”。
小剛:畢竟小學基礎(chǔ)在,后來考進一所一般大學,工作后沒有成為父母期望的“人上人”,只是“人中人”。
茜茜:休學一年后,經(jīng)過心理調(diào)治,目前在高中情況還好,父母百般呵護、降低目標值。
佳琪:目前在一家有些規(guī)模的公司做總經(jīng)理。
以上四個真實案例,相信會引發(f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些深度思考,究竟如何陪伴孩子跨越“青春逆反期”這道坎,從啟蒙教育到青春期來臨這段時間又該怎么做,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l(fā)。
(文中均為化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