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大江南北。身處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馬駿毅然受命歸國,擔負起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委的組織恢復和重建工作。盡管工作危險重重,馬駿仍十分堅定地執(zhí)行黨交給他的任務。他積極開展秘密活動,很快就重建起了北京市委。但不久被奉系軍閥拘捕,于1928年英勇就義。[完整報告][文稿]
馬駿從小立志要讓國家變得國富民強,成年后提出要做“國人的馬駿”,從此舍棄了“小家”,終生為了國家而奮斗。馬駿堅信馬克思主義,堅信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一定能夠讓中華民族騰飛,走上民族復興的光明之路,所以他義無反顧走上了艱難的革命道路。就是這樣,千千萬萬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共和國的今天犧牲,踐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完整報告][文稿]
馬為平 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原副局長
今天,我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回憶黨的歷史,了解早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怎樣成長起來的。由小及大,讓我們了解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是如何從十幾個人成立發(fā)展到現(xiàn)在9000多萬黨員的大黨的。
由于家庭原因,我多年來一直在追尋祖父的足跡。通過長時間的了解,挖掘和考證資料,我認為早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成長階段:一是在少年時,他們是一些有思想、有抱負的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骨干,在學校接觸了新的思想;二是在愛國斗爭中,他們又是有熱血、有志向的舍命救國的愛國青年;三是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他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有理想、有信仰的英勇奮斗的共產(chǎn)黨人。他們這些早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大多都是在“五四”愛國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反帝反封建的進步青年。在愛國斗爭中形成的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激勵著他們追求真理,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今天,我就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所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驅——我的祖父馬駿。馬駿于1895年出生在吉林(今屬黑龍江?。┑囊粋€富裕的回民家庭,目睹了滿清王朝的衰亡,看到了北洋政府的腐敗。當時的中國是軍閥混戰(zhàn),生靈涂炭,國家主權不完整、資源被掠奪、領土被割裂。所以,他從小就憂國憂民,經(jīng)常向老師和大人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老受外國人的侵略?因為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我們國家的主權不完整、資源被剝奪,老百姓在軍閥混戰(zhàn)的環(huán)境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他在小學作文里提到了長大后要做“一只雄鷹”,凌空而起、架云高飛,飛得越高、看得越遠。他從小立志要做大政治家,把中國治理得國富民強,也因此被老師們、同學們、很多家長稱為“早熟的怪孩子”。
馬駿這一思想的形成和他的父親有關。我的太爺在闖關東時是一名工人,既懂機械,又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所以到了東北以后和一些歐洲人做買賣,從德國進口了一些機器,創(chuàng)辦了“增興福”面粉廠,成為了當?shù)氐氖赘弧K?jīng)常跑去歐洲做買賣,見識到了工業(yè)革命,以及社會發(fā)生的變化,不但帶回了貨物,還帶回了一些進步書籍。他把所見所聞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讀進步書籍,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此外,他特別注重教育,還和其他一些商家董事聯(lián)合辦起了清真兩級學堂,不但讓貧困的回族孩子們能夠讀得起書,同時也讓當?shù)氐臐h、滿和朝鮮族孩子們也能上得起學。他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是可塑之材,就先后把二人送到天津南開學校,希望他們能夠在那里學到新知識、開闊眼界,既能振興家業(yè),又能報效國家。我的太爺沒有加入過黨,但是很支持自己的兒子追求進步思想,1920年在天津曾經(jīng)營救過因參加愛國斗爭被捕入獄的周恩來、馬駿。1925年,在馬駿入黨以后,他在為馬駿尋找黨的秘密聯(lián)絡點的路上被敵人殺害??梢哉f,馬駿的父親也是馬駿的啟蒙老師之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