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D220; D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11-0077-05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報告中開宗明義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圍繞這一主題和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告誡,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三個務必”是對“兩個務必”的繼承和堅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時起,就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fā)展崇高事業(yè)。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存在著相互交織的多重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一基本國情和兩大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即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tǒng)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國出現(xiàn)的各種政治力量都對中國的出路進行過探索,但都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解決兩大主要矛盾、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責任和使命,是由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擔負和最終完成的。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一百余年來,建立并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取得政權并進行政權建設,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地上生動演繹的精彩三部曲。
中國共產黨有著怎樣的獨特作用?1939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一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中國共產黨、怎樣建設這樣的中國共產黨?在此之前的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指出,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迫切地需要建設這樣一個黨,即“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并認為這是“偉大的工程”。1949年3月,面對解放戰(zhàn)爭即將迎來全面勝利、黨即將執(zhí)掌全國政權的新形勢,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澤東鄭重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就是“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在此之前,毛澤東與郭沫若之間有過著名的“甲申對”,與黃炎培之間有過著名的“窯洞對”;在此之后,毛澤東與周恩來之間有過著名的“趕考對”。所有這些都是關于如何跳出政權興亡歷史周期率的經典對談,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卓越智慧和使命擔當。
中國共產黨已走過百余年奮斗歷程,新中國已走過70余年奮斗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在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xù)前進”。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聚焦并明確提出從現(xiàn)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三個務必”,適逢其時、正當其用,意味深長、意義重大。一段時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同時,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三個務必”和第二個答案、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對“兩個務必”和“窯洞對”第一個答案、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堅持和繼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性認識的歷史自信、歷史自覺、歷史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越是長期執(zhí)政,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三個務必”具有豐富的新時代意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無論是強調“兩個務必”還是強調“三個務必”,都是黨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發(fā)出的莊嚴告誡書和政治動員令。如果說“兩個務必”是黨出發(fā)趕考之際的座右銘,開啟了建設新中國的歷史征程,那么,“三個務必”就是黨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的座右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詞典中歷久彌新的兩個極其重要的詞匯,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基于黨和國家事業(yè)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歷史新坐標作出的,具有新時代的意蘊。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不忘初心,才能堅守初心。守初心,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牢記使命,才能勇?lián)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使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黨就能凝聚起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就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時代,強調“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旨在回答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以及從何處來、將向何處去的根本問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奪取新勝利、創(chuàng)造新輝煌。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志氣、骨氣、底氣,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氣質;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恒定如初的本色、底色、亮色,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固有基因。一百余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弘的史詩。特別是新時代這十年,我們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tài)、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考驗,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但是,與我們奮斗目標的要求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征程沒有窮期,絕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絕不能丟掉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勝利。”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 英勇頑強奮斗、持續(xù)奮斗、不懈奮斗、長期奮斗、永遠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制勝密碼。中國共產黨所面對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時代命題和歷史任務,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所面對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注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事業(yè)不是朝夕之功,而須綿綿用力;注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不是“躺平”就能實現(xiàn)的,而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知重負重、負重奮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總結、凝煉了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是對“兩個務必”精神內核的傳承與弘揚。
黨的百年輝煌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洞察。斗爭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新時代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就是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敢于斗爭就是要堅定斗爭信心。只有堅定斗爭信心,才能知難不懼、鍥而不舍。善于斗爭就是要謀劃斗爭策略。只有謀劃斗爭策略,才能在堅持原則、堅定立場的基礎上因時因勢采取最為有效的行動,以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對新時代十年的經驗總結。諸如我們義無反顧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包括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包括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我們統(tǒng)攬包括偉大斗爭在內的“四個偉大”,指出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xiàn)象仍較嚴重等。同時,我們面臨的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這是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yè),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fā)展面臨新的戰(zhàn)略機遇。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fā),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fā)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我們必須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狹路相逢勇者勝。因此,在前進道路上,我們務必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全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
“三個務必”具有豐富的新時代意蘊,“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和優(yōu)良作風,“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能力本領。“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包含了中國共產黨對治亂興衰歷史的長期思考和執(zhí)政規(guī)律的深刻總結,“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展示了百年大黨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三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三個務必”具有鮮明的目標任務導向和旨歸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三個務必”具有鮮明的導向和旨歸,是完成新時代目標任務的現(xiàn)實要求和政治保障。
列寧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在歷史的視域中,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主題和任務。在一百年的視野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主題;在新中國的視野中,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是中國共產黨的主題;在改革開放的視野中,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主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世界的視野中,中國共產黨需要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需要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三個之變”,需要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四個之問”;在中國的視野中,中國共產黨需要實現(xiàn)新時代面臨的主要任務,從現(xiàn)在起需要聚焦并實現(xiàn)中國共產黨面對的中心任務。
中國共產黨人的戰(zhàn)略安排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即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未來五年則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
形勢決定目標任務,目標任務關乎未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根本保證。強調“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旨在警示全黨同志始終以釘釘子精神,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發(fā)揮歷史主動性,為實現(xiàn)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強調“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旨在要求全黨同志在“亂花迷眼”“亂云飛渡”的復雜嚴峻形勢中保持足夠清醒,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政治定力,以團結奮斗精神破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強調“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旨在昭示全黨同志必須發(fā)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最終贏得斗爭勝利,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打鐵必須自身硬,打最硬的鐵必須是鐵打的人。“三個務必”是黨中央向全黨同志提出的更新、更高標準的政治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強調并堅持“三個務必”,歸根到底,旨在做到“兩個確保”,即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鞏固黨的長期執(zhí)政地位,使我們的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林建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