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黨員干部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要始終發(fā)揮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干給群眾看,和群眾一起干,讓民族團結之花開出共同富裕的“果實”。
落實辦好實事,強化思想統(tǒng)一。民族團結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辦實事干出來的。黨員干部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放在心上,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落實到行動上。無論是扎根基層、深入群眾尋根溯源找準問題癥結,還是通過網格化、智慧化、數(shù)據化方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將問題解決在小、解決在早。無論是鏈接信息技術,落實“放管服”,讓群眾辦事“少跑腿”“一次辦好”,還是不斷順應時代發(fā)展、群眾需求,推動公共文化事業(yè)、新興經濟發(fā)展供給側改革,都需要黨員干部高舉“為民辦實事”旗幟,讓人民群眾在得實惠、受鼓舞中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強化思想統(tǒng)一。
抓好宣傳教育,增強政治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黨員干部要始終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堅持堅定的政治方向,自覺站穩(wěn)政治立場,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黨的紀律不動搖,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內蒙古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標志性建筑建設、旅游景觀陳列等相關方面,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多元化、全方位、創(chuàng)新性方式入腦入心,為民族團結夯實政治保障。
共謀共同富裕,促進行動一致。擁有共同的目標是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礎。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這個戰(zhàn)略目標,促進各民族群眾同心同向同行。要廣泛宣傳共同富裕這個共同目標,讓各族人民群眾抱成“石榴籽”,擰成“一股繩”,同心同向同行;要根據不同群眾的不同情況,分類分布制定“分目標”,讓群眾目標更加明確、信念更加堅定、腳步更加穩(wěn)重;要做到盡力而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要推動共同富裕更加符合實際,也要讓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在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奮斗中確保行動一致,讓團結意識升華為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力量。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團結根基,我們一定能在一起向未來的路上劈波斬浪,創(chuàng)造更多新奇跡。(來源:宣講家網)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spa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