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10月9日上午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一聲槍響,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為內(nèi)憂外患、山河破碎的中華大地帶來了黎明的曙光。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振興中華,舍我其誰”的宏偉抱負,為改變國家命運、實現(xiàn)“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之目標,迎難而上、艱辛探索,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不惜獻出了寶貴生命。今天,我們隆重紀念辛亥革命,是對國家歷史的銘記,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吾輩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更應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當于紀念中傳承偉大革命精神,于傳承中篤志前行,時刻謹記革命先輩振興中華的夙愿,把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民族復興偉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傳承“以國家前途為己任”的愛國精神,凝聚民族復興共同夢想。在中國積貧積弱、飽受列強欺凌的黑暗時期,無數(shù)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倒在了烽火硝煙的戰(zhàn)場上。“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歷史雖遠去,精神卻永存。廣大黨員干部應以革命志士憂國憂民、公而忘私、舍身取義的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zhuǎn)化為腳踏實地、守土盡責的行動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埋頭苦干,踏浪前行,把“小我”融入“大我”,為社會盡力、為國家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不平凡的光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夢想而不懈奮斗!
傳承“合乎人民之需要”的為民情懷,俯首甘為群眾身邊的孺子牛。孫中山先生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并且特別強調(diào)此“三大主義皆基于民”。辛亥革命在全中國乃至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忠實繼承者。中國共產(chǎn)黨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團結帶領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發(fā)憤圖強、披荊斬棘。從辛亥革命到解放戰(zhàn)爭,從社會主義改造到改革開放,從現(xiàn)代化建設到民族復興,總有那么一些人在為國家和人民的事業(yè)負重前行??茨敲撠毠詰?zhàn)場上,23歲的樊貞子、30歲的黃文秀、56歲的黃詩燕,他們?yōu)榱烁锍毨?、為了全面小康、為了人民幸福,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用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脫貧攻堅壯美詩篇。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從先輩手中接過責任和擔當?shù)?ldquo;接力棒”,秉承“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記掛心間,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力以赴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新時代答卷,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照進現(xiàn)實。
傳承“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斗精神,扎根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辛亥革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飽經(jīng)挫折、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取得勝利。傳承與弘揚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精神,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nèi)生動力,是我們紀念辛亥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民富國強,吾輩應胸懷“國之大者”,深耕基層熱土,在條件最艱苦、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揮灑青春與汗水,敢于面對失敗、勇于超越自我,通過風吹雨打、實踐鍛煉,逐步成長、成熟、成才。當前,我們干部隊伍中有的同志一遇挫折就有松松勁、歇歇腳的想法,精神懈怠,動力不足;有的同志患得患失、不敢擔當,遇到困難總是繞著走。這就需要我們對照革命精神觀照自身言行,常思常悟,以悟促行,攻堅克難,奮勇前行,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戰(zhàn)火硝煙散去,革命精神不朽,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夢想為帆、奮斗為槳,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直濟民族復興的浩瀚星辰大海?。▉碓矗盒v家網(wǎng))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1/1009/1144618.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成都市龍泉驛區(qū)醫(yī)療保障局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