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慨口”本義探析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海昏“慨口”本義探析

“慨口”作為西漢豫章?;璧貐^(qū)的一個地名,包含了所謂?;韬顐髡f、鄱陽湖形成前后水系變化等豐富的文化地理信息,在?;铓v史上頗具文化象征意義。實際上,“慨口”的本義并非因?;韬顐髡f而得名,這一古地名其實被人們賦予了對?;韬?ldquo;就國豫章”時心境的一種文化判斷,厘清其來龍去脈,有助于我們了解今贛北地區(qū)滄海桑田的地理變遷歷程。

“慨口”得名陳說質(zhì)疑

“慨口”始見于雷次宗《豫章記》:“城東十三里,縣列江邊,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東望,輒憤慨而還,故謂之慨口。”《水經(jīng)注》等文獻(xiàn)多轉(zhuǎn)引這段文字。據(jù)此,似乎劉賀封為海昏侯后頗為不滿,常憤憤不平,該名由此而來。然而,據(jù)出土文獻(xiàn)記載分析,劉賀就封?;韬顕院蟮慕?年時間中,并不像傳說中那樣“憤慨”。

首先,?;韬顒①R墓出土有“南藩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樣“墨書金餅”,還出土有劉賀及夫人從元康三年(前63年)至神爵元年(前61年)初多次上皇帝和太后的奏牘,內(nèi)容中有“酎黃金□□兩”“再拜為秋請”等字樣,可證在劉賀受封后的頭一兩年,準(zhǔn)備好了酎金,滿懷希望渴求朝廷批準(zhǔn)其回長安參加朝聘和宗廟祭祀,恢復(fù)其宗室權(quán)利,而非整天“憤慨”不平。

其次,劉賀在元康三年、四年要求朝聘的奏牘均被駁回,元康五年(當(dāng)年三月改元神爵)二月,劉賀“以詔書不上”的原因,又上了一次奏牘,就再未見到上奏的跡象,其墓中出土的器物也沒有發(fā)現(xiàn)晚于元康四年的文字記錄,他應(yīng)該是接受了現(xiàn)實(朱鳳瀚、柯中華:《海昏簡牘初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20年版,第337~338頁)。這從側(cè)面反映出劉賀希望破滅后的失落心境。等到傳來宣帝以鳳凰、神鳥等多種祥瑞降集而改元神爵的消息,劉賀可能意識到皇帝志得意滿,根本不會理睬自己的請求,從而表現(xiàn)出懊悔的心態(tài),這從孫萬世與之“交通”的對話中可見一斑(《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769~2770頁),但他這種心態(tài)也未必敢公開表露。

再次,從他與孫萬世所謂“交通”案件可以看出,盡管劉賀貴為列侯,富甲一方,但政治境遇比山陽郡故王宮里的廢帝好不了多少,行動舉止或不似原來的軟禁生活,其一言一行卻仍受嚴(yán)密監(jiān)視。姑不論故太守卒史孫萬世是否為官方故意派來偵刺劉賀,僅從“交通”一語,即可見兩人的談話是私下的,而孫萬世卻將這次秘密談話的內(nèi)容透露了出來,導(dǎo)致朝廷予以劉賀十分嚴(yán)苛的處分,將其封戶削去了四分之三,其或不久即郁悶而亡。由此可推論,在生命的最后兩年半中,如果劉賀“每乘流東望,轍憤慨而還”,其后果絕非削去封戶那么簡單。

一言以蔽之,劉賀就國豫章之后,既沒有也不可能公開表露對朝廷的“憤慨”。“慨口”得名于?;韬畹年愓f,應(yīng)是后世的附會之言。

“慨口”應(yīng)作“海口”

“慨口”得名?;韬顐髡f既不可信,那探其本原,究竟從何而來呢?所謂“慨口”,其實又有“海口”之說。南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九《地理》記“慨口”云:“豫章大江之口,距?;杩h十三里,地名慨口。今往來者不究其義,以‘海口’稱之,如云江海之口也。”(吳曾:《能改齋漫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70頁)

吳曾此說表明“慨口”另有“???rdquo;之稱。但吳曾認(rèn)為人們不懂得?;韬?ldquo;輒憤慨而還”的歷史典故,把贛江入鄱陽湖之口比之“江海之口”,所以誤將“慨口”稱為“???rdquo;。對此,有學(xué)者評論道:“古音海(曉紐之部)、慨(曉紐物部)兩字曉母雙聲,之物通轉(zhuǎn);土音混同。兩宋文人墨客耳食筆歧,已添造衍生‘憤慨而還故謂之慨口’史話附會于昌邑王劉賀之身,反誣守古未化者‘不究其義’,實咄咄怪事。”論者又考證認(rèn)為:“西漢‘海昏’縣名釋辭,與‘???rsquo;‘海陽’有密切的語源關(guān)系。西漢?;杩h故境古地名,自應(yīng)得名于東海王搖、海陽侯搖毋余等封邑叢聚環(huán)廬山—彭蠡澤地區(qū)史事余緒。……西漢‘?;?rsquo;縣名,‘昏’為‘閽’字省假,其義與兩宋民間‘???rsquo;舊傳相類。‘海閽’‘???rsquo;互文對舉,‘海’為偏語素,而分由同義語素‘閽’‘口’構(gòu)成正語素,詞近義同,為一組有機構(gòu)成的人文地理親緣地名。經(jīng)三國兩晉六朝地方文人好事者諧音雅化為‘慨口’,依附演繹為西漢廢帝?;韬顒①R軼事。”(吳儕:《亡諸考〔上〕——以秦、漢之際環(huán)廬山—彭蠡澤地區(qū)為中心》,《江西科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第4期)此論所謂“慨”即“海”之音轉(zhuǎn)之說甚是,同時,認(rèn)為慨口得名于“劉賀憤慨而還”為“史話附會”演繹,亦為灼見。然而,這一“史話附會”實自南朝雷次宗《豫章記》起就流傳至今。論者還以為彭蠡澤又名“豫章海”,以“昏”為“閽”字省假,“?;?rdquo;為“海閽”,與“???rdquo;意義相類,故有“?;?rdquo;為“???rdquo;之說。這是其被錯版《古今記》所誤。實際上,在今贛北地區(qū),兩漢時期并不存在所謂“海”。彭蠡澤也從未有所謂“豫章海”之稱(趙明:《再辨“海昏”之“海”》,《南昌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2019年第2期)。“慨口”又稱為“海口”,應(yīng)另有緣由。

“慨口”即“?;杞?rdquo;

由于長期的地殼運動,先秦秦漢時期的鄡陽平原,逐漸被北部彭蠡澤水侵蝕成為濕地,并在宋代形成季節(jié)性吞吐型湖泊——鄱陽湖(譚其驤、張修桂:《鄱陽湖演變的歷史過程》,《復(fù)旦學(xué)報》1982年第2期)。故宋代以來,學(xué)者對西漢時慨口一帶的地理環(huán)境的認(rèn)識已經(jīng)不夠清晰。

吳曾所謂的“慨口”與魏晉南朝以前的“慨口”并非同一含義。按《水經(jīng)注》所記,“慨口”是繚水“東出豫章大江”之口(陳橋驛:《水經(jīng)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922頁)。酈道元生活的年代,鄱陽湖尚未形成,慨口顯然不是吳曾所謂“豫章大江之口”,而是繚水向東流入豫章大江(即贛江)的河口。吳曾在此遺漏了一個關(guān)鍵的“出”字,后人沿用吳曾之說,每每將慨口說成是贛江水流入鄱陽湖的出口,這對于漢代地理而言,顯然是一個重大誤解。這一誤解也有歷史的原因。到南宋時,繚水下游的山川形勢、河流走向,與漢晉南朝時期相比,已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澦吮泵娴囊粭l支流匯入修水以外,其向東南本流入贛江的南面一支,或因為鄱陽湖的形成,湖水上漲漫衍江河,其出水口則與贛江入湖的水道一同浸入了湖中,故吳曾所記南宋豫章大江之口,并非南朝時的慨口。

吳曾所稱?;杩h也并非兩漢時的?;杩h。他說慨口距離海昏縣十三里,實際地理是指當(dāng)時的贛江入鄱陽湖之口距建昌縣(今永修縣)為十三里,這一地名在宋代稱作“慨口”,而未必就是南朝時期的慨口?!锻ㄨb》胡注:“?;杩h屬豫章郡,后漢分立建昌縣。宋白曰:今建昌縣,舊?;杩h也;宋元嘉二年,廢?;杩h,移建昌居焉。”(《資治通鑒》卷二十五,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831頁)樂史注修水曰:修水“東流屈曲六百三十八里,出建昌城,一百二十里如彭蠡湖是也。”(《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111頁)《輿地紀(jì)勝》引《舊經(jīng)》則云:“修水出豫章西北,其源自艾城東北,流六百三十八里至?;?,又流一百二十里入彭蠡湖。以其遠(yuǎn)而自達(dá)于江,故曰修水。”(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二十六,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7頁)可知兩宋年間的所謂?;杩h實際上是指建昌縣,兩宋以后直至清代仍有人沿襲這種稱謂。建昌縣之沿革與?;杩h的存廢密切相關(guān),兩漢時期的海昏縣與宋代建昌縣治并非同一地望。

據(jù)《水經(jīng)注》:“繚水又逕?;杩h,王莽更名宜生,謂之上繚水,又謂之?;杞?rdquo;(陳橋驛:《水經(jīng)注校證》,第922頁)?;杞嗫煞Q為“?;杷?rdquo;或?qū)懽?ldquo;慨水”。謝鐘英《三國疆域志補注》所引《水經(jīng)注》之“繚水”則徑作“慨水”(謝鐘英:《三國志疆域補注》卷十二,清光緒間刻本)。“慨”既為“海”之音轉(zhuǎn),故“慨水”之義與“海水”相通,或為“海水”之俗寫。“海水”亦即“?;杷?rdquo;之簡稱。從?;杞梢酝浦?ldquo;慨口”的本義。“慨口”乃“???rdquo;之音轉(zhuǎn),“慨口”亦即“慨水口”或“慨江口”之省稱,其本義是指“?;杞?rdquo;,是海昏江出贛江之口,即繚水流向贛水的出口。與漢水流入長江之口,把漢江口省稱作“漢口”一樣,海昏江口本應(yīng)省稱作“海江口”或“???rdquo;,并非吳曾所說“今往來者不究其義”。

總之,有關(guān)“慨口”得名于?;韬畹膫髡f,不太可能出現(xiàn)于西漢宣帝時期,所謂“憤慨”之言更不可能出自劉賀之口。但自劉賀封海昏侯于豫章以后,其身世跌宕起伏、憤慨不平之傳言在當(dāng)?shù)貞?yīng)早已有之,反映出?;铓v史文化的深遠(yuǎn)影響。同時,從“慨口”地望的不同記載,可以一窺今贛北滄海桑田的地理變遷。漢晉南朝“總納十川,同臻一瀆”(陳橋驛:《水經(jīng)注校證》,第923頁)的贛江所穿行之鄡陽平原,到宋代已經(jīng)淹沒于湖水,原來流入贛江的多條河流(包括繚水)都匯入了鄱陽湖。“慨口”這個地名的本義,也被所謂?;韬罟适卵谏w了上千年,應(yīng)該予以辨正,還其歷史真相。

本文關(guān)鍵詞: 趙明 ?;?/a> “慨口”
相關(guān)閱讀
責(zé)任編輯:李賢博校對:葉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biāo)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