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底線思維,提高工作本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zhàn)、化險為夷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倳浀膰谕?,不僅是對所有干部工作方法和思路的原則要求,更是對青年干部的特別提點。
一、樹立責任思維,強化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擔當
進入新發(fā)展階段,中華民族邁入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fā)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關鍵時頂?shù)米〉母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要發(fā)展,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實現(xiàn),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我們付出極為艱苦的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實踐,需要我們應對更多的風險和挑戰(zhàn),需要我們膽子要更大一些、防范化解風險的措施要更周全一些。如果我們亦步亦趨,就可能會錯失許多發(fā)展機遇。
古人云:“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zhàn)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增強風險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的一個重大問題,深刻體現(xiàn)了高瞻遠矚的風險意識和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時代擔當。
當前一些領導干部為了穩(wěn)妥而采取極端的做法,即不作為、做表面文章,這樣會錯失許多可以大踏步趕超時代的機遇。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求安全、求穩(wěn)妥,明哲保身,懼怕風險,以防范化解風險為由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缺乏戰(zhàn)略眼光和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格局和胸襟,貽誤戰(zhàn)機。不是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而是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這樣做曲解了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是十分有害的,是要不得的,應予以十分警惕。做事總是有風險的,正因為有風險才需要擔當。如果凡事先考慮風險,只在安全線以內(nèi)做事,一味求穩(wěn),過于保守,這樣做確實不容易犯錯誤,但是一定會犧牲掉前途和效率。就像造船一樣,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吭诎哆?,可這并不是造船的初衷。駕船出海,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在驚濤駭浪中游刃有余,才是造船的真正應有之義。
增強風險意識,防范風險挑戰(zhàn),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內(nèi)在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zhàn)都有新的變化,必須統(tǒng)籌兩個大局,保持戰(zhàn)略定力,樹立責任思維,強化履職擔當,辦好自己的事情,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機遇,應對挑戰(zhàn),抵御風險,穩(wěn)步前進。
古語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不遇盤根錯節(jié),何以別利器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干事?lián)率遣磺袑嶋H的。我們要勇于任事、敢于擔當、沖鋒在前,就必須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轉(zhuǎn)化為對職責使命的執(zhí)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適應事業(yè)發(fā)展需要。
二、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鍛造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
新時代的風險、挑戰(zhàn)不比過去少,要想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包括青年干部在內(nèi)的黨員干部必須要有過硬本領。正所謂“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在風雨中磨練,要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勇挑重擔、破解難題,在一次又一次的涉險灘、闖難關中提升能力和增長干事的經(jīng)驗和技巧,努力鍛造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強大能力。
多經(jīng)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難方能圖其遠。一棵樹苗,唯有經(jīng)歷風吹、雨淋、日曬、蟲害等挑戰(zhàn),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青年干部能力的提高無捷徑可走,經(jīng)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倳浖恼Z大家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勉勵廣大干部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jīng)驗。青年干部要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這種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實踐斗爭中得來的,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奮斗在新時代,要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接幾次燙手的山芋,始終做到“大浪淘沙終不懼,吉光片瓦曜清輝”。在各項風險挑戰(zhàn)中,以“萬水千山只等閑”的無所畏懼、“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吃苦耐勞,沖鋒在前,奮斗在前,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各項工作真正抓到實處,快速準確出擊,把握“戰(zhàn)略主動”。牽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牛鼻子”,要見事早、行動快、措施硬。
領導干部特別是“關鍵少數(shù)”更要提高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透過復雜現(xiàn)象把握本質(zhì),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既要做到善于引導群眾、組織群眾,也要成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領頭羊”,做到鼓舞士氣、排兵布陣“兩手抓”,積極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zhàn),為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起到先鋒模范作用。真正做到“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
三、樹立底線思維,做足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預案
“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底線思維,樹立戰(zhàn)略眼光,找準各自的風險點,做足防范和化解風險的預案,打好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的主動戰(zhàn)。所謂底線思維,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突破、最基本的原則不能違背、最基本的目標必須達到。民族復興需要化解風險,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樹立底線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一種科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根本立場。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面對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愈益增多的大變局,尤其要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確保在闖關奪隘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揚帆遠航。
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不是為了消極應對、不敢擔當、得過且過,而是為了更積極更主動地發(fā)現(xiàn)機遇、捕捉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應對挑戰(zhàn)、解決問題、開創(chuàng)新局??倳洀娬{(diào),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既需要見微知著的能力,又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高瞻遠矚的論斷,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思想武器。
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fā)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zhàn),做到未雨綢繆,消禍于未萌。要做好“開頂風船”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嚴密防范一些重點領域“灰犀牛”“黑天鵝”事件,筑牢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的“銅墻鐵壁”。
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zhàn)略主動的關鍵。做好隨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準備。要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xié)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主動加強協(xié)調(diào)配合,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努力成為所在工作領域的行家里手,不斷提高應急處突的見識和膽識,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效掌控局勢、化解危機。要緊密結合應對風險實踐,定期對風險因素進行全面排查,查找工作和體制機制上的漏洞,及時予以完善,與時俱進,與時偕行。
作者:高建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