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身上的“紅色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學習涵養(yǎng)、鍛造錘煉的
前不久,一部拍攝于幾年前的微紀錄片《紅色氣質》又一次引發(fā)關注。在短短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一張張老照片穿越時空,帶我們重新回顧那些閃耀光芒的人生、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們從中領略并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引發(fā)思想與情感的共鳴。
氣質,是一個人內在追求、為人準則、行事風格的外在表現;冠以“紅色”二字,體現在共產黨人身上,就是堅定信仰、追求高遠,踐行宗旨、勇于擔當,意志頑強、敢于拼搏,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翻開我們黨百年史冊,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趙一曼、楊靖宇、雷鋒、焦裕祿、馬毛姐、王占山等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黨員,都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
“紅色氣質”的底色是信仰。“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歷盡滄桑,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懷有一顆赤子之心,需要我們始終忠誠于信仰,忠誠于黨的事業(yè)。這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竭的力量之源。1927年4月,李大釗被捕入獄,受盡各種嚴刑,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1935年6月,瞿秋白高唱《國際歌》走上刑場,直面槍口,從容就義……這種視信仰重于生命的堅定,驚天地、泣鬼神。今天,在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條件下,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少了,但對信仰的考驗無時無處不在。面對風云變幻,能否頭腦清醒、明辨方向?面對利益誘惑,能否心存定力、不改本色?我們仍需要面對信仰的淬煉。唯有傳承好紅色基因,永葆對黨忠誠的大德,才能風吹不轉向,浪打不迷航,執(zhí)著追求、堅定前行。
“紅色氣質”的底氣是奮斗。在一百年的征程中,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共產黨人燃燒激情、不懈奮斗,譜寫一曲曲壯麗的史詩。“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這是劉志丹的奉獻情懷;“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王進喜的錚錚誓言;“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黃大發(fā)的堅定決心……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勁,敢干肯干、愈難愈進。奮斗就會有艱辛、有犧牲,但共產黨人從來不怕艱辛、犧牲。新長征路上,面對一個又一個“婁山關”“臘子口”,我們須賡續(xù)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目標如一、堅定信心,接續(xù)奮斗、永遠奮斗,續(xù)寫紅色歷史,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功績。
“紅色氣質”的底蘊是清廉。無私才能無畏,心底無私天地寬。投身革命十余年的方志敏,經手的款項多達數百萬元,不幸被捕后,國民黨士兵企圖從這個“共產黨大官”身上搜出金銀財寶,哪知一個銅板都沒有找到。楊業(yè)功常說:“當了將軍,我還是農民的兒子;權力是人民賦予我的,我沒有任何特權。”無數共產黨人,用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思想的純潔、道德的崇高,展現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和過去相比有了巨大的改變,但艱苦樸素的本色不能丟,嚴格自律的標準不能降,常思“人到底怎樣活著才有價值”,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時時警醒自己正派做人、清廉為官、干凈干事,用實際行動擦亮共產黨員光輝形象。
共產黨員身上的“紅色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學習涵養(yǎng)、鍛造錘煉的??茖W理論、紅色經典中有理想指引、精神凝聚,我們須手不釋卷、孜孜以求,從中汲取豐富的滋養(yǎng),以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像周恩來同志那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通過艱苦的思想改造,經常為自己修枝打杈,防止理想信念的“水土流失”,防止紅色基因褪色變質,做到不移其心、不改其志,不忘其本、不丟其魂。涵養(yǎng)“紅色氣質”不能紙上談兵、坐而論道,必須結合正在做的事情,體現在學習、工作、訓練、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學思踐悟,把紅色基因轉化到自覺行動中,凝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