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共產黨,百年哲學探索。“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哲學的探尋與錘煉亦構成中國共產黨百年艱苦卓絕探索歷程的重要向度。從誕生伊始,我們黨就始終自覺地研究、運用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其作為思想基礎,在哲學道路上披荊斬棘、開拓前行,從而不僅在哲學思想理論上取得豐碩成果,而且形成了諸多值得認真提煉和持續(xù)運用的寶貴經驗。
重視哲學價值,秉持哲學熱望。這是具有前提和基礎意義的經驗。清晰把握哲學的規(guī)定與價值,構成富有成效地展開哲學探索、持續(xù)提升哲學思想深度的基本條件。哲學探尋之旅艱難困苦。唯有熱愛思想、智慧與哲學,方能克服重重困難,走向思想與智慧,在哲學上有所成就,并真正享受哲學的美妙果實。但是,如果沒有領會哲學的功能與作用,特別是在“實用理性”盛行的時代和國度,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把握住了哲學的本質與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總體性、根本性、前提性的理論學科,是反思性、批判性、建構性、超越性的思維方式,是實現美好生活、通達解放與自由的思想指南和智慧道路。因而,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哲學的引領作用,持之以恒地展開哲學探索,不懈提高自己的哲學素養(yǎng),建構了富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引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認識成果,愈益生成了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進而走向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思想理論和精神文化上日漸成熟。
協(xié)調哲學與現實、學術、實踐的關系。在觀念層面上,哲學是一種活生生的始源性思想。沒有思想,就無有哲學。作為思想,哲學總是際遇著自身同現實、學術與實踐的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它們深層規(guī)約著哲學研究的水準。只有協(xié)調好這些關系,哲學思想理論才能達至良性發(fā)展的狀態(tài)。有生命力的哲學總是或直接或間接地源發(fā)于現實、實踐與學術。一般而言,哲學在現實及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而為了解決問題,需要把握前人對該問題的回答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進而作出合理性程度更高即局限性程度更低的新解答,準確洞察歷史與時代,并將其付諸實踐,切實地從思想上解決現實課題。作為這樣的哲學典范,馬克思主義哲學扎根現實、立足學術并訴諸實踐從而推動現實與自身的進步。中國共產黨人既認真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又深入理解時代與國情的特殊性。時代化與中國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之兩翼。我們的哲學既展現出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又呈現出嚴格的學術性,同時還具有突出的現實性與實踐性,在學術和思想的辯證交互中發(fā)展,于觀念同現實的良性循環(huán)中前行,在認識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奮進。觀照現實、建基學術、創(chuàng)造思想和付諸實踐,構成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四種基本品格。雖然每一向度的單獨改善都能促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前行,但在四者的具體展開過程中,我們黨總是審時度勢地把握方向、統(tǒng)籌協(xié)調,力爭最大程度地避免或減少它們之間的相互掣肘、互相抵牾,使之協(xié)同推進、綜合提升。在現實、學術、思想和實踐的合理協(xié)調、恰適共進中,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煥發(fā)出強大的生機活力,日漸成長和成熟。
兼收并蓄,綜合創(chuàng)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的胸懷與開闊的眼界,是對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將自己禁錮在狹小的現實、學術乃至觀念范圍內,不可能創(chuàng)獲優(yōu)秀的智慧成果。因為,真正的哲學創(chuàng)造總是需要在同“新”的思想與現實資源交流與交鋒中激發(fā)自身。在人類哲學史上,有重要成就的哲學家無不廣泛吸收他人的思想精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新的思想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黨人的哲學探索既以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的思想為指針,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哲學探索成果;既秉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又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中國傳統(tǒng)哲學和西方現代哲學的優(yōu)秀成果與有益因素。我們黨的哲學探討不僅立足哲學學科,而且積極吸收人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有益滋養(yǎng)與最新進展;不但立足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并且認真吸收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積極成果。比承繼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我們黨歷來反對躺在先輩遺產上虛度時光,注重自強不息、奮發(fā)有為。在哲學上同樣如此。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懈淬煉和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的哲學理論,構成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追求。布洛赫說:“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用思想去捕捉我們的時代,同樣也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才能領悟我們的時代是一個正在被創(chuàng)造著的、繼承著的和實現著的時代。”我們黨始終高度自覺地推進和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tài),并以之反映、反思和引領、建構中華兒女生活其中的現時代,促成哲學與時代的共同進步。
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哲學是自我反思、批判和超越的智慧。哲學史就是哲學一次次反思、批判和超越自身的歷史。具有高度哲學智慧的人決不自滿。“哲學人”不但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而且認識到哲學的有限性;不僅明了特定哲學的限度,而且洞悉哲學本身的限度,從而得以躍升至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發(fā)展境界。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沒有任何哲學能夠一勞永逸地發(fā)現全部真理,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關鍵問題。要屹立于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上,不能不深刻地反思、徹底地批判和睿智地超越一切不合理或者不夠合理的東西,開創(chuàng)更具合理性的生活世界與存在境界。這不僅適用于他者,而且同樣適用于自身;不只適用于過去,也適用于現在與未來。因此,我們黨從不滿足于業(yè)已形成的某些哲學觀念,總是自覺地反思、超越和完善自身,在實踐和理論探索的過程中糾正和克服一個個偏頗與不足,不斷生成新的更為合理而有益的思想理念,不懈地將自己的哲學推向前進,從而得以始終在哲學上走在時代前列,引領民族和人類的思想進程。
腳踏實地,仰望蒼穹。在百年哲學探索過程中,我們黨既立足中國實際,又堅守崇高理想,追求高遠價值。“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現實構成哲學之源。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現實。雖然在表面上顯得離現實很遠,但真正的哲學絕非是能夠脫離現實的觀念幽靈。遠離現實的哲學注定為現實所遠離,淪為外表亮麗的空中樓閣。我們黨高度重視從中國實際尤其是中國國情出發(fā),把哲學“思”在中華大地上,使之擁有廣闊而肥沃的土壤,成為一種“有根”的哲學。如前所述,相對于眾多“不食人間煙火”“超凡脫俗”的觀念論哲學,中國共產黨人的哲學展現出鮮明的現實性與實踐性品格。這是我們黨在哲學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另一方面,哲學是理想性的志業(yè)。沒有理想就沒有哲學。因而,在這種超越性的精神探索中,決不能淡忘更不可失卻理想目標。失去理想目標激發(fā)和引領的哲學,終將停滯與沉淪。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科學,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與自由的理論。中國共產黨不僅在治國理政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哲學上的“思想實踐”亦如此,即“為人民而哲學”,“以哲學造福人民”。正是緣于這一根本原則,我們黨能夠在艱辛探索過程中,始終自覺地兼收并蓄、綜合創(chuàng)新,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妥善處理現實、學術、思想與實踐的關系,不斷創(chuàng)造出有益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哲學。不是把哲學當作“象牙塔里的學問”,而是使之成為“自己時代、自己人民的產物”,作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思想理論與精神文化。這構成中國共產黨百年哲學探索最彌足珍貴的經驗。
馬克思曾經強調,人的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心臟是無產階級。在某種意義上,哲學是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最強大腦”。哲學思想的雨露“無聲”地滋潤著人民園地,結出絢麗芬芳的精神花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持守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哲學探索的寶貴經驗,取得了更為輝煌的哲學成就,在構建新時代中國哲學、豐富和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作出了獨創(chuàng)性貢獻,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嶄新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劉志洪,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