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作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們要抓住建黨一百年這個重要節(jié)點,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fā),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豐富經驗,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審時度勢,是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著眼于當前我們面臨的一系列風險與挑戰(zhàn),不斷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既有鮮明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又有科學的方法論,既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又有長遠的指導性,為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共產黨人的哲學就是斗爭的哲學。從毛澤東同志“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的名言,到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干部要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zhàn)士”的要求,都閃耀著堅強的斗爭哲學觀。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帶領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革命斗爭史。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靠斗爭實現的,中國建設的成績是靠斗爭干出來的,中國改革的成就是靠斗爭闖出來的。經過百年的奮斗洗禮,斗爭精神早已融入黨的血脈,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傳承斗爭精神、發(fā)揚斗爭精神、培養(yǎng)斗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鮮明精神標識。因此,我們的黨員干部應當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zhàn)士,而不是愛惜羽毛的“紳士”。否則,就喪失了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本色。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發(fā)生新的變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世界上一些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人深感焦慮,唯恐中國和平發(fā)展動了其“奶酪”、挑戰(zhàn)其地位,于是就對中國從戰(zhàn)略上圍堵、發(fā)展上牽制、形象上丑化。這就決定了應對國際環(huán)境的斗爭不是什么偶發(fā)事件,而是我們躲不過、繞不開、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也就是說,對于我們來說,現在不是想不想斗爭和愿不愿斗爭的問題,而是敢不敢斗爭和會不會斗爭的問題。對此,我們的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和戰(zhàn)略定力,以居安思危的憂患、如履薄冰的謹慎、勇于斗爭的剛毅,沉著冷靜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機遇,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仗。
從國內來看,發(fā)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往往也是矛盾凸顯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度調整,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解決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難度不斷加大。此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帶來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互聯網的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強,成為各類風險的傳導器和放大器。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如果不增強斗爭精神,不敏于不善于加強引導,一些社會問題就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造成干擾和破壞。
同時還應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政方針,市場經濟的大潮讓很多人學會了“游泳”,習慣了市場規(guī)則。在我們的黨員干部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有的陶醉于推杯換盞,習慣于燈紅酒綠,卻淡忘了大潮中的“惡浪”,不知道其背后還有叢林法則,漸漸放松甚至壓根就沒有斗爭這根弦;有的一提斗爭則把它與搞階級斗爭畫等號;有的則一味喜歡或一廂情愿地推崇“溫良恭儉讓”,熱衷于虛情假意的“握手言歡”,而不敢、不愿和不習慣紅臉亮劍,當起了明哲保身的“鴕鳥”;有的對斗爭的形勢麻木不仁,甚至干脆自己繳了斗爭的思想武裝,等等。這種情形,與黨帶領人民推進“四個偉大”的要求極其不相適應,偉大斗爭深切地呼喚著斗爭精神,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zhàn)士。
做斗爭的戰(zhàn)士,首要的是喚醒斗爭意識,這是進行偉大斗爭的前提和條件。黨員干部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今天斗爭的大方向,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面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我們既不要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愿斗爭的“軟骨癥”、畏首畏尾不敢斗爭的“恐懼癥”,也不要犯希望天下太平回避斗爭的“妄想癥”。這是擺在每個黨員干部面前的重大是非問題,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理解“斗爭哲學”的科學內涵,在認識和對待上時刻保持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頭腦清醒,就是要對各種風險有高度警惕,有一種“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思想敏銳和見微知著,做到“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fā)展趨勢會怎樣”;立場堅定,就是要堅持底線思維,不能有絲毫模糊和妥協退讓,知險就控,有險必控,該斗爭的堅決斗爭,決不妥協,決不懈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做斗爭的戰(zhàn)士,需要堅定斗爭信心,這是進行偉大斗爭的基礎和保證。共產黨人的斗爭從來都是奔著矛盾、風險挑戰(zhàn)去的,亦即困難面前不低頭,挑戰(zhàn)面前不退縮,堅信“狹路相逢勇者勝”,敢于“斗爭斗爭再斗爭”。這種勇敢和膽識體現在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履職盡責上,重要標識就是堅持原則,不做無原則的妥協和退讓,不拿原則做交易,決不屈服于任何壓力而吞下損害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苦果。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提倡發(fā)揚的斗爭精神中的“斗爭”二字,絕非庸俗意義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體、組織之間為了爭奪利益而進行的爭斗或爭奪,而是指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征程上,決不能丟失那種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盡責盡力、敢于善作善成的精神狀態(tài),那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強黨性,用以身許黨、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大義凜然,敢于對歪風邪氣亮劍,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做斗爭的戰(zhàn)士,需要增強斗爭本領,這是進行偉大斗爭的核心和根本。發(fā)揚斗爭精神絕不是一味蠻干,絕不是暴虎馮河。把發(fā)揚斗爭精神說成一味地沖沖沖、斗斗斗,是敵對勢力的一種惡意歪曲。共產黨人的斗爭從來都是理性的,注重策略、講究藝術,亦即善于斗爭。斗爭能否取得勝利,最終要靠真本領來說話;善于斗爭,關鍵是增強斗爭本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預見形勢發(fā)展的未來走勢、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好戰(zhàn)略謀劃,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需要在思想、政治、實踐上千錘百煉。只有經風雨、見世面,才能長才干、壯筋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下力氣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在斗爭中學、在斗爭中用、在斗爭中增長才干。這樣,我們就能在經受各種重大斗爭考驗中,既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又鍛造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斗爭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歷史發(fā)展告訴我們,人類文明進步歷程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類就是在同困難的斗爭中前進的。”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zhàn)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從本質上講,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趕考”必要的精神狀態(tài),是解決精神懈怠問題的對癥良藥,是自我革命、自我凈化的重要方法,也是化解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強大法寶。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黨員干部應以“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的自覺,主動參與偉大斗爭;以“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積極應對風險挑戰(zhàn);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豪邁精神,在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中壯大自我、推動發(fā)展,從而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破浪前行,行穩(wěn)致遠。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