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物·黨史故事 見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三件文物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紅色文物·黨史故事 見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三件文物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太行山東麓的平山縣西柏坡辦公,指揮了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fā)出了“兩個務必”的號召。西柏坡成為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從西柏坡出發(fā),踏上了進京“趕考”的偉大征程。今天,在西柏坡紀念館,一頁頁泛黃的文件、書稿,一件件帶著歷史余溫的革命文物,依然在向人們講述著70多年前那段不平凡的往事。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西柏坡紀念館展廳里陳列著一本《中國土地法大綱》,它長18厘米,寬11.5厘米。封面中間為書名《中國土地法大綱》,右上角印有“中共中央委員會公布”字樣,左下角為“晉察冀中央局土地會議秘書處印”和“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了輯印單位和時間。這本《中國土地法大綱》的產生,與1947年黨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密不可分。

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就是農民問題,毛澤東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1936年,毛澤東在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指出:“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土地革命,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再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土地改革,我們黨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

歷史的指針來到1947年。7月17日,全國土地會議在西柏坡村開幕,來自各解放區(qū)的100多名代表參會,9月13日閉幕,會議歷時將近兩個月。在戰(zhàn)爭時期,能集合各地這么多代表,以這么長時間討論土地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1

劉少奇在開幕式上講了會議的目的和任務,強調土地問題是解放區(qū)一切問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并連續(xù)兩天作了長篇報告,指出全國土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要徹底進行土地改革。會議由各解放區(qū)代表匯報土地改革的情況,總結交流經驗,著重討論了土改和整黨兩大問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0月10日正式頒布實行。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土地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全文共有16條,明確規(guī)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全國土地會議結束后,各解放區(qū)分別召開貫徹落實會議,并根據(jù)需要印發(fā)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陳列在西柏坡紀念館展廳里的這本《中國土地法大綱》就是晉察冀解放區(qū)印發(fā)的。隨后,各解放區(q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它從根本上廢除了在中國大地上盤根錯節(jié)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廣大農民翻身解放獲得了土地,使中國共產黨贏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廣大群眾迸發(fā)出空前的熱情,積極發(fā)展生產,踴躍參軍參戰(zhàn),從人力、物力上極大地支援了解放戰(zhàn)爭,動搖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根基。

1950年,毛澤東曾指出:“我們已經在北方約有一億六千萬人口的地區(qū)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這個偉大的成績。我們的解放戰(zhàn)爭,主要就是靠這一億六千萬人民打勝的。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

文物雖無聲,歷史卻有回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見證人民幣誕生的圓盤印碼機

在西柏坡紀念館展覽大廳里,陳列著一臺印刷第一套人民幣的圓盤印碼機。機身高120厘米,寬103厘米,基本材質為鐵。它1899年生產于美國,1908年北京印鈔廠建廠時,隨同印制鈔票的膠印機、凹印機等成套印鈔設備從美國引進,用來印制鈔票上的號碼。

西柏坡時期,由于革命形勢發(fā)展迅速,解放區(qū)面積不斷擴大,急需發(fā)行統(tǒng)一的鈔票,以便建立新的經濟金融秩序。1947年3月至5月,華北財經會議在晉冀魯豫中央局所在地邯鄲冶陶正式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討論研究如何解決好戰(zhàn)爭所需要的財力供給問題,其中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籌備發(fā)行人民幣被提到重要日程。1947年下半年,華北財經辦事處在河北平山縣夾峪村正式設立。1948年11月18日,華北人民政府政務會會議研究決定:“發(fā)行統(tǒng)一貨幣,現(xiàn)已刻不容緩,立即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并任命南漢宸署理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

2

在籌建中國人民銀行并發(fā)行人民幣的過程中,最緊迫的工作就是人民幣的設計和印制。當時,解放區(qū)的專業(yè)人才奇缺,籌備處多方搜尋,最后確定由晉察冀邊區(qū)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鏞負責設計。兩人曾參加過晉察冀邊區(qū)銀行貨幣的設計印制工作,有豐富的設計經驗。王益久負責設計第一套人民幣票版正面圖景,背面圖景由沈乃鏞設計。

很快,第一批人民幣的票樣設計出臺,并送交中央審批。經中央批準的第一套人民幣首批設計樣稿有三種圖案版別,即耕地圖、火車站圖和萬壽山圖。票版設計完了,緊接著就是人民幣的印刷。為完成印制任務,籌備處千方百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質條件印制人民幣。

經過緊張的籌備工作,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宣告正式成立,并首次發(fā)行人民幣。由于革命形勢發(fā)展很快,許多大城市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在接管城市的同時需要人民幣盡快發(fā)行,以利于建立新的經濟秩序。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對各地印刷廠發(fā)出指示,首要任務是集中全力恢復生產,做好人民幣在新解放城市的印發(fā)工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日,軍管人員接管北京印鈔廠(時名中央印制廠北平廠),立即發(fā)動職工日夜搶修安裝散放在廢鐵堆中的機器,用軍管人員帶進城的人民幣的原版為樣本,利用現(xiàn)有設備全力開工印刷,很快便生產出了第一批人民幣。經過不斷的緊張印制,人民幣不僅滿足了北平的需求,還源源不斷送到全國各個新解放地區(qū),使人民幣在解放全中國的關鍵時刻發(fā)揮了作用。這臺圓盤印碼機在這過程中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那段光輝歷史的見證。后來,隨著印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改進,這臺印碼機逐步改為鈔票印制過程中補碼使用,一直到2001年才“光榮退役”。2003年初,這臺機器運到了西柏坡,成為引人矚目的紅色革命文物。如今,它靜靜躺在西柏坡的陳列大廳里,向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述著人民幣背后的故事。

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幣的誕生,預示著一個全新的中國將要誕生。這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所取得的勝利成果。正如毛澤東在看到首批人民幣票樣時所說的: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有了自己的政權,現(xiàn)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真正是人民當家做主!

一張奔向光明的“通行證”

西柏坡紀念館收藏著一張?zhí)厥獾?ldquo;通行證”,它的特殊不僅在于它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著名作家郁文哉先生攜帶全家離開國統(tǒng)區(qū),奔赴西柏坡的歷史見證,更在于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護下,無數(shù)進步人士從黑暗的國統(tǒng)區(qū)奔向光明的解放區(qū)的歷史縮影。

3

“通行證”白色的紙張已經發(fā)黃,但字跡卻依舊清晰。左上方貼著郁文哉先生的一張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上面標題處寫著:北平市第(2)區(qū)旅行證明書(旅)字第(833)號。鉛印的公文格式,毛筆手書的相關內容,加上紅色印章,證件上處處保留著歷史的印跡。

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在國統(tǒng)區(qū)加緊了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的迫害。郁文哉當時擔任《中蘇文化》雜志的主編,他長期翻譯蘇聯(lián)的進步文章和作品,還給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撰寫了大量文章。國民黨反動派早已經盯上了他,將他列入黑名單,隨時可能被捕或遭到暗害。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地下黨組織指示郁文哉及家人迅速從南京撤離,前往解放區(qū)。

為避開特務視線,郁文哉決定和妻子劉惠分開行動,郁文哉帶著3歲的女兒郁蓓以遛彎為掩護,脫離特務視線離家趕赴上海。幾天后,劉惠抱著不滿1歲的小女兒郁蕾,以回娘家為掩護乘火車也來到上海。

全家人在上海會合后,匆匆乘飛機趕往北平。北平中共地下黨城工部的石嵐接應了郁文哉全家。為了保證郁文哉全家安全轉移到解放區(qū),石嵐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通過封鎖線的“通行證”,第二要開具到解放區(qū)的“身份證明信”,最后還要把大人孩子都化裝成難民。

所謂“通行證”即“旅行證明書”,為了以假亂真,石嵐巧妙地將郁文哉的名字改為虞家波,“郁”與“虞”同音,避免在敵人盤查叫到名字時緊張而露出破綻;因郁文哉有濃重的無錫口音,所以籍貫寫成江蘇常熟;旅行的理由為返家,而去江蘇路經山東濟南也是合乎實際的;一切細節(jié)都考慮周全了,最后再蓋上那方石嵐自制的紅色大印,“通行證”就這樣制作成了。為解放區(qū)開具的“身份證明信”既要讓自己人看明白,又要巧妙隱藏,保證“身份證明信”的安全。經過慎重考慮,石嵐最后決定用藥水寫在尿布上,處理后看不出寫的字來,包在郁文哉小女兒的尿布外面。

準備完畢后,石嵐將郁文哉一家從北平護送到天津。郁文哉一家因裝扮得極像難民,“通行證”也沒有被看出破綻,終于安全通過了敵人的封鎖線。通過封鎖線后,一家人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下來。郁文哉雇了一輛帶篷的毛驢車,繞山東,轉河北,最后直奔石家莊,他們越走心里越亮堂。在石家莊的中央機關接待站,郁文哉將寫在尿布上的“身份證明信”遞交給工作人員,他們處理后得知了來者的身份,立刻熱情地接待了郁文哉全家。在接待站停留兩天后,他們被送往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

郁文哉和妻子劉惠都被分配到新華社工作,住在西柏坡附近的通家口村。郁文哉在編輯部做俄文編譯工作,劉惠在新華社印刷廠做校對。北平和平解放后,全家隨新華社進了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郁文哉在給家人的一封信中寫道:“中國翻了身,中國人民翻了身。我為參加這項翻身事業(yè),國民黨反動派捕了我三次,鐐銬鞭笞都嘗過,幸而未死,得見新的中國,今生樂事,無過于此了。”

(作者單位:西柏坡紀念館)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