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5-0105-04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進駐香山。在此后半年多的時間內,毛澤東指導國共和談,擘畫新中國政權建設、經濟恢復,捍衛(wèi)國家獨立自主,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這段歷史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香山時期革命實踐的歷史方位
香山時期的革命實踐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只是短暫一瞬,卻影響深遠。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自身所處時代和歷史方位進行了科學考察和深入分析,具體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
黨處于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的歷史交匯期。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半的英勇奮戰(zhàn),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在長江以北的軍事力量。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哈爾濱、石家莊、濟南、長春、鄭州、沈陽、天津、北平等大城市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在接管城市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摸索出了“沈陽經驗”“天津經驗”“北平經驗”,確立了“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的十六字接管方針。北平和平解放后,原本擬定在哈爾濱召開的新的政治協商籌備會議,改為在北平召開,北平即將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駐北平、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的抉擇,是軍事形勢發(fā)展和新中國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處于由局部執(zhí)政轉為在全國執(zhí)政的歷史交匯期。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被迫進行殊死抵抗,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逐步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從井岡山的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到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從延安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到華北人民政府,中國共產黨22年的局部執(zhí)政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積累了經驗,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組織上的準備。截至1949年6月底,解放區(qū)面積“296.2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30.87%”,共有“縣以上城市1061座,重要港口及市鎮(zhèn)14座,占全國縣以上城市的52.81%”。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的反動統治后,中國共產黨從在局部地區(qū)進行執(zhí)政的政黨轉變?yōu)榧磳?zhí)掌全國政權并將長期執(zhí)政的政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已成為現實。
黨處于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交匯期。1919年,風起云涌的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完成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并準備在一切必要條件具備的時候把它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上去,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光榮的偉大的全部革命任務。”歷經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全國解放戰(zhàn)爭,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加速發(fā)展的新階段。在即將進京“趕考”之際,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革命勝利后的發(fā)展方向,那就是“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使中國穩(wěn)步地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香山時期革命實踐的主要內容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革命實踐,是黨領導人民從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光輝篇章,是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深入開展土地改革、初步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重要步驟,是踐行“兩個務必”和進京“趕考”告誡的歷史見證。
在香山,進行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實踐。為了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毛澤東發(fā)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提出“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為“使國家和人民穩(wěn)步地進入富強康樂之境”,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并一再推遲渡江時間,給南京充分的考慮時間,但“我軍何日渡江,完全由我方選擇,不受任何約束”。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告誡廣大指戰(zhàn)員,提高警惕,做好渡江準備,“必須爭取一舉成功”。最終,因國民黨當局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談判宣告破裂。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百萬雄師過大江,迅速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xù)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根據毛澤東、朱德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xù)向東南、中南、西北、西南勝利進軍,分別以戰(zhàn)爭方式或和平方式,“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wèi)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同時,面對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嚴正指出:“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wèi),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不怕任何外來威脅、堅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立場。
在香山,進行了黨領導下的“協商建國”的偉大實踐。1948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發(fā)布號召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五一口號,一時間大批民主人士紛紛北上抵達北平。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新政協籌備會上以互相尊重、團結一致的精神,最終確定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單位和代表名單,充分體現了黨領導下的“協商建國”的人民性。1949年9月21—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有這樣一個廣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會”;大會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這個政府將遵照共同綱領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人民民主專政”。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在香山,進行了黨領導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偉大實踐。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土地改革的基本政策仍然執(zhí)行的是1947年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后,根據各解放區(qū)的實際情況,推廣“中間不動兩頭平”的土地政策,即對中農土地完全不動,保證了南方及其他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滿足了廣大勞動人民獲得土地的愿望。各界代表會議是黨和人民政府聯系群眾的獨創(chuàng)性組織形式。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后,高度重視各地各界代表會議的召開,1949年7—9月短短兩個月內,多次發(fā)電敦促各地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凡三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兩個月至遲三個月后,即應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同時要求各地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縣的各界代表會的成分,應包括黨、政、軍的代表,農民及工人的代表,及若干開明紳士的代表”。在各地黨組織的指導下,北平、上海、南京、天津、太原等多地召開各界代表會議,使人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
在香山,進行了牢記“兩個務必”、時刻保持“趕考”清醒的偉大實踐。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要預防“糖衣炮彈”的攻擊,必須始終堅持“兩個務必”。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后,毛澤東要求全黨重讀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考好這場大考。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還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工作和嚴格的紀律規(guī)定,保持了黨的優(yōu)良作風。渡江戰(zhàn)役后,大批軍隊和干部南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制定了嚴格的入城紀律,要求南下部隊和干部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和群眾紀律等,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進一步鞏固了全黨拒腐防變、經受執(zhí)政考驗的思想基礎。
香山時期革命精神的挖掘與傳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進入新時代,深入把握香山時期革命實踐的歷史方位,全面回顧香山時期黨的輝煌革命歷程,對于當前全面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堅持學史明理,掌握思想武器。香山時期,毛澤東堅持并靈活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協商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進行了“協商建國”的偉大實踐,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為進一步挖掘香山時期的革命實踐內涵,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辦了香山革命精神與歷史文化理論研討會。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使香山革命精神研究成為學術界百年黨史研究的新熱點,為總結我黨歷史經驗、把握執(zhí)政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理論支撐。
堅持學史增信,筑牢信仰之基。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以革命到底的精神,面對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zhàn)的陰謀,面對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威脅,徹底打碎了舊政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為進一步展現“兩種中國之命運”的關鍵抉擇與“建設新中國”的滄桑巨變,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近日,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辦了“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范——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fā)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70多年前,一封封電報從香山發(fā)出,指引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這些手稿的字里行間,再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
堅持學史崇德,傳承紅色基因。香山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革命情懷,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鑄就了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為深切緬懷香山時期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香山革命紀念地圍繞重要節(jié)日和紀念日,舉辦“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主題活動、“中共中央在香山歷史叢書”讀書分享活動、開國元勛后代捐贈革命文物史料活動、“香山革命紀念地紅色故事集中展示活動”“香山革命紀念地歷史文化系列講座”等重要紀念性活動,使香山革命紀念地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
堅持學史力行,踐行使命擔當。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領導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建立了一個民主、自由、和平、統一的新中國。作為革命類紀念館,為傳播紅色文化、宣傳革命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香山革命紀念地推出“香山革命紀念地虛擬展”,組織“云課堂”直播活動,精心打造“文創(chuàng)樣板間”,定制開發(fā)“開國”“趕考”“人民英雄”“不忘初心”等主題的文創(chuàng)產品,傳播正能量;在四梁八柱敞軒建筑景觀上設置黨旗和入黨誓詞,為參觀團體入黨宣誓提供合適場地;整合利用一層觀眾服務空間設置“趕考”書吧,上架15大類、4000多種書目、15000余冊書籍,為觀眾提供優(yōu)質公共文化服務。
戰(zhàn)爭年代,黨中央和毛主席用電臺指揮全黨全軍,“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無條件執(zhí)行。新時代,香山革命紀念地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新中國故事,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4]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8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