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門箭樓東南的街角處,一座鐘樓高聳、灰白相間的歐式建筑引人注目。拱形屋頂上正面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標注著它的歷史身份。九十年前的1931年12月,這里曾發(fā)生過一件震動全國的事。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fā)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面前,國民黨當局實行不抵抗政策,倒行逆施大力“剿共”,致使東北大片國土淪喪。“不是斗爭便是死亡!”極度憤慨的北平學生齊集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沖破國民黨當局重重禁令,一路南下示威,以青春革命、不怕犧牲的愛國行動“逼蔣抗日”,喚起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熱潮。
1931年12月,北平學生在正陽門東車站開展斗爭。
抗日講演愛國熱情感染北平各界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一曲《松花江上》,訴盡國土淪喪的錐心之痛。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的第二天,北平各報館便紛紛刊出號外,日軍占據(jù)沈陽各衙署各通訊機關(guān)、驅(qū)逐中國警察、遮斷北寧路車站的消息,像炸彈一樣在北平各大中小學爆炸。面對中華民族的嚴重危機,中國共產(chǎn)黨迅速發(fā)表抗日宣言,率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而國民黨當局卻倒行逆施,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同時加緊對工農(nóng)紅軍的“圍剿”,致使東北淪陷。極度憤怒的北平學子迅速行動起來。
從9月19日北平大學法學院東北籍學生發(fā)起東北學生抗日會開始,北平各大中學校幾日內(nèi)便普遍成立了抗日救國會。9月21日起,北平的大學、中學甚至小學陸續(xù)罷課,抗議日本侵略。9月24日,北平60余所大中學代表在北京大學集會,宣告北平學生抗日救國聯(lián)合會(簡稱北平學聯(lián))成立。中共北平市委通過參加北平學聯(lián)的黨、團員代表積極開展工作,進行廣泛的抗日救國宣傳。
“我們要對自己宣誓,即便是中國人死得只剩我一個人了,我也要負起救中國的責任來!”燕京大學的學生們臂纏黑紗,上書“恥”字,發(fā)表對日宣言。北平各校亦加緊軍事訓(xùn)練,并組織宣傳隊、歌詠隊、話劇隊、漫畫標語隊,走上街頭進行宣傳、講演。一時間,北平汽車公司的卡車都被學生們租光了。一些學生在講演中聲淚俱下,喉嚨雖然都喊啞了,但仍然堅持戰(zhàn)斗,不肯退出宣傳陣地。當看到數(shù)百名革命群眾游行在長安街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援助東北義勇軍!”時,一位東北軍的排長含著熱淚立正,向游行隊伍敬禮。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北平街頭懸掛的標語。
青年學生的行動極大地鼓舞了社會各界民眾。9月25日,北平市各界抗日救國會成立,文教界、工界、商界、婦女界、宗教界的民眾紛紛加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來。反日運動的聲浪,沖破了北平死氣沉沉的空氣。全城沖要之處,皆張貼著激烈而悲壯的大標語,往日寂冷蕭條的街頭巷閭,亦被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的愛國熱忱所充盈,勢不可遏地沸騰起來。
“誓死到南京請愿!”
1931年12月4日的北平之夜,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正陽門東車站,冰冷的鐵軌上黑壓壓地躺滿了人。那是南下示威被阻的學子們,在臥軌抗爭。
就在11月末,南京政府代表向國聯(lián)提議將錦州劃為“中立區(qū)”,這無異于承認日本帝國主義占領(lǐng)東北的合法性。而北平學生和在北平的東北流亡學生多次向北平當局要求抗日的請愿,得到的卻是一味地敷衍搪塞。南京政府還頒布7項辦法,制止學生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不是斗爭便是死亡!”目睹國民黨當局的行徑,北平學生深感各種請愿絕無結(jié)果,遂決定南下示威,向蔣介石當面提出抗日要求,堅決反對政府斷送滿蒙。
為了加強對北平學生南下示威運動的領(lǐng)導(dǎo),中共北平市委組織了一個5人黨團。其中,顧卓新、李續(xù)剛在正陽門東車站第一線負責總的指揮,林楓、陳沂、薛迅等率示威團南下。一場震動全國的學生南下示威運動,就這樣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開啟了。
1931年11月,清華大學學生請愿團赴南京請愿。
12月4日下午,北平大學法學院、輔仁大學等大中院校的2000多名學生向正陽門東車站集結(jié)。一路上,看到北平學生南下示威團隊伍的市民紛紛停下腳步,有的向?qū)W生招手示意,有的含著熱淚和學生們一起呼喊口號。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大娘指著她的小孫子大聲說:“你們做得對!為了孩子們,也得把小日本打出中國去呀!”路上雖有軍警出沒,但也沒有阻攔學生隊伍。
當示威團到達正陽門東車站,準備乘車赴南京時,鐵路局卻奉命撤走所有工作人員,拒絕載運學生南下。
“誓死到南京請愿!”學生們當即決定開展臥軌斗爭。
1931年11月底,北京大學南下示威團發(fā)表《北京大學全體同學南下示威告全國民眾書》。
此時正值北平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入夜更是寒氣徹骨。國民黨當局妄想示威團員們?nèi)淌懿涣孙L餐露宿的艱苦,就會自動解散。然而露天臥在鐵軌上的學生們無一人叫苦,冷得厲害了就群呼口號壯聲氣抗寒。
在臥軌斗爭的三天三夜時間里,在黨團組織的動員下,不斷有北平各大專院校學生及遷平的東北大學學生加入進來,為斗爭增加了更多力量。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北平各界群眾的支持,許多市民和商會為學生送來大批餅干、罐頭等食品和開水,瑞蚨祥等商號送來成捆的新毛毯,給臥軌學生御寒,鼓舞同學們斗爭意志。最后,迫于各方壓力,南京政府復(fù)電坐鎮(zhèn)北平的陸??哲姼彼玖顝垖W良“就近妥為辦理”,張學良趁勢下令發(fā)車,學生們的臥軌斗爭取得了勝利。
“中華民族不會亡!”“去南京要求出兵抗日!”5000多名南下示威團的學生,高唱著抗日歌曲乘上火車,在市民的一片歡呼聲中出發(fā)了。
南下沿途皆成抗日宣傳陣地
南下之行并非坦途?;帕耸帜_的國民黨當局,在天津?qū)④嚿系蔫F路工人趕下車,并撤走車站人員,想截住南下列車。但學生們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組織工作組到工人中去做工作,動員了一批天津鐵路工人重新開動了火車。
在火車經(jīng)過濟南車站時,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fù)榘竟下令不許開車,同時派“大刀隊”到車站,企圖用武力威懾阻止學生南下。學生們在強烈抗議和嚴詞駁斥的同時,決定展開宣傳戰(zhàn)斗。他們在車站及附近人煙稠密的地方貼出抗日標語,進行演講宣傳,并向“大刀隊”的官兵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斥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壓制學生愛國運動的錯誤行徑,闡明南下示威的重要意義。“大刀隊”的官兵在聽了同學們的演講后,不僅不再揮舞手中的大刀,而且和同學們一道高呼“保護民眾抗日運動”“反對出賣東三省”的口號。原來一片殺氣騰騰的濟南車站,頓時成了軍民聯(lián)合抗日的宣傳陣地。韓復(fù)榘見勢不妙,只得下令開車放行。
在南下示威途中,列車每次停車,學生們都會下車就地召集群眾大會,并通過講演、寫標語、畫漫畫等方式進行廣泛的抗日宣傳。充滿愛國激情的南下示威學子們,忘了饑餓,忘了寒冷,忘了疲勞,勇敢地斗爭和宣傳,喚起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共同挽救民族危機。
喚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
當火車最終到達南京時,學生們心里都很清楚,一場更加艱苦和血腥的斗爭正等待著他們。全國風行的請愿運動,也從北平示威團到達南京后,即刻轉(zhuǎn)變?yōu)槭就\動。北平學生作為先鋒隊和總指揮,聯(lián)合各地同學集合于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南京,舉行規(guī)??涨暗目偸就\動。
第一次游行示威,北平的學生們搗毀了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把外交部定為第一個示威目標,因為它是國民黨政府勾結(jié)日本帝國主義的地方。第二次示威是在國民黨政府,北平的學生們要當面質(zhì)問政府為何賣國投降,但卻無人出來接見。北平學生們的第三次示威是在國民黨的中央黨部,正在樓上開會的蔣介石不敢露面。第四次示威則是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3萬多名學生在珍珠橋畔《中央日報》館聯(lián)合進行的。連日來,《中央日報》不但拒不發(fā)表真實消息,反而攻擊和污蔑南下示威運動。憤怒的學生搗毀了《中央日報》的辦公室,把印刷機、鉛字、印模都丟進了秦淮河。近萬名武裝軍警趕來鎮(zhèn)壓,致使30多名學生死亡,100多人受傷,造成震驚全國的珍珠橋慘案。
慘案發(fā)生次日拂曉,國民黨士兵端著刺刀走到正在睡夢中的北平學生跟前,強行將學生們架上汽車,押至火車站送回北平。南下示威運動在國民黨當局的殘酷鎮(zhèn)壓下失敗了。
北平學生南下示威運動,對發(fā)動群眾、宣傳抗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影響深遠。它沖破了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長期沉悶狀態(tài),掀起了白區(qū)反蔣斗爭的高潮,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政府“不抵抗主義”“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賣國政策,宣傳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喚起了各界民眾的愛國熱情。
1931年11月,蔣介石被迫接見南下請愿學生。
加入共產(chǎn)黨繼續(xù)進行抗日斗爭
持續(xù)了15個晝夜的南下示威運動雖然被反動政府鎮(zhèn)壓下去,但廣大青年學生的抗日愛國運動并未因此停止。被迫返回各地的示威學生,把消息傳遍了全國。國內(nèi)輿論界紛紛譴責國民黨政府的反動措施。在全國抗日反蔣斗爭的強大沖擊和國民黨內(nèi)部各派反蔣勢力的壓力下,蔣介石被迫宣布下野。
1931年12月,北平等各地學生在南京政府門前示威,強烈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毛澤東認為,北平學生南下示威,正是蘇區(qū)反“圍剿”的時期,實際上牽扯了國民黨的一部分精力,起了南北呼應(yīng)的作用。
在這場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廣大民眾逐漸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求榮的本質(zhì),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領(lǐng)導(dǎo)中國人民抗日救國。很多工人、士兵和進步青年學生,因此迫切要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共青團,獻身革命事業(yè)。南下示威團總指揮、北平大學法學院學生代表李時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九一八事變后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團,在南下示威團回到北平后轉(zhuǎn)為了中共黨員,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繼續(xù)進行抗日斗爭。
1931年12月20日,北平學生歡迎南下示威團回平返校。
今天,在北京美好和煦的春日里,來到當年北平學生南下示威的出發(fā)地——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回憶往昔,禁不住心潮澎湃。如今,這里已建成了中國鐵道博物館,那高高聳立的鐘樓,還一如當初的模樣。
在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上改造建成的中國鐵道博物館。李念親攝
在中國14年抗戰(zhàn)開啟之時,北平的青年學子即勇做先鋒,為挽救民族危機奮然南下示威,與反動當局面對面斗爭,不怕犧牲。如今,中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今天的學子,生逢盛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青年學子理應(yīng)像當年的北平青年前輩一樣,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堅定理想信念,勇?lián)鷷r代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貢獻全部力量!
2001年4月26日《北京晚報》18版報道,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7月13日《北京晚報》7版報道,正陽門東站要改造成鐵路博物館,供人們參觀。
2010年10月24日《北京晚報》4版報道,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改建的中國鐵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歷史資料:《北京紅色遺存》《北京學府的紅色文化》
《北平抗戰(zhàn)的紅色脊梁》《北京革命史回憶錄》
《北京地區(qū)抗日運動史料匯編》、京報集團圖文數(shù)據(jù)庫
聯(lián)合出品:北京日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