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B27; D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4-0023-06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要準確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絡,科學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正確掌握時代前進的方向,就必須具備成熟的理論思維,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形成嚴密的理論邏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要求下,深入理解、把握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對于在新的歷史方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新時代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應有之義
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夠不斷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根本上就在于其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fā)展。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科學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共產主義運動綱領,在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超越中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從德國轉移到俄國,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政黨取得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yōu)楝F實。“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只能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無論是以“一國首先勝利”論對“多國共同勝利”論的豐富,還是通過“新經濟政策”開拓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布爾什維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出的重大貢獻都離不開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經過“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創(chuàng)造性提出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進入新世紀,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科學發(fā)展觀,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從歷史看,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自身指導思想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保持指導思想的先進性、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和總體表現。針對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關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由此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命題。作為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為科學社會主義增添了許多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對科學社會主義人類解放學說的繼承和豐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科學社會主義國家理論的繼承和豐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科學社會主義國際主義的繼承和豐富。這些都表明,黨在新時代的一系列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是在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理論邏輯、制度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呈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形態(tài)、理論形態(tài)、制度形態(tài)和文明形態(tài)賦予的新內容。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繼續(xù)深入推進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的行動指南。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經驗表明,在超大人口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這就需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加強頂層設計,在實踐的基礎上持續(xù)不斷地探索和完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建設理論和改革理論。更要看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高遠,擘畫了中國中長期發(fā)展的宏偉藍圖,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改革形勢和發(fā)展問題更為嚴峻,突破舊有藩籬的創(chuàng)新和治理任務更為迫切,必須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同時,對政府與市場、政黨與國家、民主與法治等重大現實問題在社會主義理論上取得原創(chuàng)性突破。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中永葆初心的前提條件。一方面,推動新時代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堅定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在踐行社會主義理想的偉大事業(yè)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理論發(fā)展。“堅持和發(fā)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持,本身就決定了要對它進行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寫明:“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或困守經典作家的“金科玉律”致使理論僵化,或拋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致使理論迷茫,從而招致執(zhí)政地位喪失的教訓屢見不鮮。發(fā)展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必須站在堅持的立場上。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共產黨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fā),用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作為共產黨的理論綱領。這種對科學社會主義堅持和發(fā)展的根本背離,其結局無疑是無產階級政黨的自我背叛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徹底崩潰。“如果因為有問題,就徹底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把改革變成‘改向’,犯了這樣的原則性方向性錯誤,改革就不可避免要失敗。這是我們應從蘇聯劇變中吸取的最為深刻的教訓。”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確保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的復雜環(huán)境中保持定力和活力,在不僵化、不倒退的同時不偏離正確航向的堅實保證。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化的先決條件
理論不斷深化和日益成熟的標志就在于其具有系統性的邏輯形式和思想內涵。馬克思、恩格斯曾說:“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百年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不僅在歷史維度凸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連續(xù)性關系,更在結構層面揭示了這一理論的新論斷、新方略、新理念所一以貫之的整體性特征。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依據。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深刻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關系,就在于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fā)展作為主線貫穿于中國社會主義理論構建的過程中。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同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重大成果。其中,毛澤東思想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的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則是在社會主義改革的歷史新時期開創(chuàng)的。歷史階段的關系是不能割裂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科學理解這兩個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內在聯系,因為“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共產黨人持續(xù)奮斗的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與發(fā)展。”在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進程上,我們必須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脈相承、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論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接續(xù)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與時俱進的發(fā)展。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體性的基礎。對理論整體性問題的科學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秉持正確態(tài)度的前提。只有把握這一問題,才能避免將不屬于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內容附加到理論的體系化發(fā)展上,也能避免將本屬于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內容從理論體系割裂出去,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本身得到體系化整合,以強大的理論內在生命力指導新時代的實踐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領域提出一系列新論述和新思想,它們從不同方面揭示了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原則、制度原則和實踐原則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體性發(fā)展的骨架和靈魂。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原則的充分印證和運用,它囊括的“八個明確”的核心內容,涵蓋的“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是內容深刻、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有著理論整體性、發(fā)展整體性和空間整體性的邏輯形式。
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體系化發(fā)展的支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體系化離不開研究的體系化,后者在實際上決定了理論體系化的成色和結果。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體系化,就要在同當今時代問題的結合中,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題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強調“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chuàng)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從“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的遞進,鮮明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背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要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深入研究,作出有理論說服力的科學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是緊迫的、綜合的、全局性的、戰(zhàn)略性的,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當然不能無動于衷、按部就班,不能散兵游勇、支離破碎,甚至局部突破都是難以勝任的,必須有一個整體性的大發(fā)展、體系化的大突破。”唯有在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上,才能真正克服目前多借用、套用西方標準、西方理論、西方話語解讀中國實踐,同“一切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的做法”劃清界限,形成系統的、完備的、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過程中展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旗幟在世界高高飄揚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向何處去、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向何處去成為所有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黨的十九大鄭重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旗幟”命題的提出,既謀劃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美好藍圖,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前的艱巨使命。1848年以來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1921年以來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都充分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是揭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實現徹底解放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核心和實質。無產階級政黨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才能推動世界共產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使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文明進步的大道上熠熠生輝。
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馬克思主義失效論”等錯誤論調的有力回擊。“過時論”“失效論”作為否定和消解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代表性觀點,歸結起來,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所蘊含的歷史科學性和超越性的遮蔽,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依然保持真理性的否認。這些錯誤論調不僅試圖割裂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內在聯系,更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挑戰(zhàn)。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邏輯前提和理論依據,就是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沒有了這些,就是無本之木。我們整個道路、理論、制度的邏輯關系就在這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源于這個理想信念。”堅定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仰,最基本的落腳點就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一種思想的‘新’和‘真’、‘老’和‘假’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系。最新的時髦的學說不一定是真理,也可能是謬誤,而古老的真理也可能今天仍然是真理,甚至永遠是真理。”一方面,對科學社會主義矢志不渝地堅持,捍衛(wèi)的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絕對性,表明馬克思主義經由實踐反復檢驗的真理在適用的客觀范圍內絕不會過時;另一方面,對科學社會主義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彰顯的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相對性,表明馬克思主義絕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向前推進。正是在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上,當代中國才能在“兩個一百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葆有社會主義的本色,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當代中國和世界馬克思主義如何蓬勃發(fā)展、如何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啟示。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大命題,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而成為理解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宣言書”。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鍥而不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事實證明,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具體化發(fā)展的過程,扎根民族土壤,在認識和解決本民族、本國家實際問題的同時,將具體的實踐經驗上升至理論高度,賦予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民族話語的過程;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時代化發(fā)展的過程,在社會歷史的現實運動中深刻把握世情,回應新時代的新課題和新挑戰(zhàn),以直面問題、正視矛盾的勇氣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引領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的過程;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大眾化發(fā)展的過程,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掌握群眾、教育群眾、指導群眾,將理論同人民群眾相結合,轉化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意義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在普遍與特殊、歷史與未來、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中融合創(chuàng)新的結晶,必然為科學社會主義的開拓發(fā)展激發(fā)無盡生命力,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zhàn)略要求的應然回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zhàn)都有新的發(fā)展變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zhàn)略要求。對于現實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在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中高揚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就要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作為扭轉“資強社弱”格局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轉化為世界社會主義新的發(fā)展機遇。100多年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物質經濟層面、社會體制層面、精神文化層面的較量從未停止。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是資本主義仍然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并最終戰(zhàn)勝資本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時代。這是整個時代最重要的本質,也是100年來歷史變局的軸心”。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zhàn),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不僅對以西方制度模式為范例的單線發(fā)展歷史觀給予有力回擊,而且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更多比較優(yōu)勢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就此來說,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無疑是從雙重意義上指引中華民族和世界社會主義實現復興的必由之路。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黨百年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ZD00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吳海江,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昊,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