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D23; D261.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04-0063-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tài)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這“四學”,明確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
歷史從昨天走來,連接著今天,通向未來。一個不重視歷史、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一切歷史都是現(xiàn)代史,講的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增強智慧。學習黨史最基本的,就是要領悟其中蘊含的基本哲理、科學道理和偉大真理。
學黨史明基本哲理
學習黨史,深刻領悟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注重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奮進新時代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精神力量的基本哲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我們黨就十分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歷史、正確處理歷史上的功過是非問題,歷史地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
1926年,中國共產黨成立5周年之際,蔡和森寫出第一部黨史《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提綱)》,分析我們黨誕生的歷史背景,提出黨的歷史使命,強調用“新的方法來團結組織各種各派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群眾,以使中國革命運動進行到底,并領導無產階級得到解放,這即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所應擔負的使命,所應有的政治的責任”。并鄭重提出:“真正的革命黨,如無革命的理論是不行的,故一個革命黨不僅要有好的組織、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論來把思想統(tǒng)一,然后才能領導革命到正確之路。”《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提綱)》開創(chuàng)了中國共產黨人研究黨史的先河。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圍繞怎樣從實際出發(fā)對待馬克思主義,怎樣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以及怎樣對待黨的歷史中一些重大問題展開了大討論。毛澤東要求全黨“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jù)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毛澤東提出:“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fā)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jié),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毛澤東強調研究黨史根本的方法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即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同時,要采取“古今中外法”,即“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fā)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fā)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在正確黨史觀的指導下,經(jīng)過延安整風運動,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全黨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使全黨特別是高級干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延安整風運動為我們積累了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注重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歷史經(jīng)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從“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傾思想的嚴重束縛中解脫出來,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結論的任務再一次擺在全黨面前。根據(jù)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所積累的成功經(jīng)驗,鄧小平提出黨中央作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的指導思想:第一,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第二,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作個基本的總結,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經(jīng)過一年多的起草工作和征求意見,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科學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jīng)驗,對毛澤東思想多方面的內容和活的靈魂作了科學概括?!稕Q議》的通過,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強調要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強調“要樹立正確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jù),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
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武器,樹立正確的黨史觀,科學分析和正確認識歷史上的成功與失誤,善于從黨史中學習歷史智慧、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歷史自信,從而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不斷向前邁進。
學黨史明科學道理
學習黨史,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的科學道理。
中國為什么會選擇中國共產黨?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從農民起義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再到五四運動前后,中國大地上成立的各類具有政黨性質的組織有幾百個,都無法挽救國家于危亡。中國共產黨一經(jīng)成立,就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僅用幾年時間就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一切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走過的光輝歷程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能長期執(zhí)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今天。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不負人民重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中國共產黨能夠長期執(zhí)政的根本原因。
中國為什么選擇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毛澤東強調:“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jù)。”新中國成立后,在選擇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走什么路”的問題上,毛澤東提出要“以蘇為鑒”,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著作,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并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為后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找到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這就是說,要立足國情,反復試驗,繼續(xù)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用幾十年時間完成資本主義國家?guī)装倌瓴抛咄甑默F(xiàn)代化道路。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最初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很多,但只有中國獨領風騷,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歷史證明,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無比正確的,經(jīng)過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艱辛努力,能夠最終走上這條康莊大道是非常不易的,是中華民族的幸事、中國人民的幸事,我們一定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學黨史明偉大真理
學習黨史,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人民奮進新時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的偉大真理。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既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不懈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理論探索的歷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在理論探索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的偉大工具,它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指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指明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為無產階級政黨提供了思想引領和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毛澤東在總結黨的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放棄曾經(jīng)在歐洲和俄國取得成功但不適合中國的“城市中心論”,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向何處去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頭等大事。在鄧小平的指導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此后,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善于從黨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邏輯起點,善于從新中國成立70多年黨和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中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善于從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增強學習貫徹的理論自信和行動自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理論的清醒轉化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轉化為應對風險挑戰(zhàn)、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能力和水平,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精彩華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 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4]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
(作者簡介:王相坤,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guī)劃部副主任、一級巡視員、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秘書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