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系發(fā)展是基于共同的利益”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美中關系發(fā)展是基于共同的利益”

——訪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立民

“尼克松說,訪問中國那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那的確是改變世界的一周。”傅立民接受采訪時如是感嘆。

1972年2月,傅立民作為美方首席翻譯,陪同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見證了美中關系正常化的歷史性時刻。

時至今日,傅立民對那次訪問的細節(jié)記憶猶新。據(jù)他回憶,尼克松政府當時對訪華之行格外重視,早在1971年秋末就著手準備工作,傅立民本人撰寫的相關簡報就達47份。在出訪準備的最后階段,傅立民還被要求為尼克松夫人撰寫一整部參考書,提供關于中國地理、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信息。傅立民回憶稱,尼克松訪華震驚了世界,在美國國內也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支持。

那次訪華,讓傅立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共產黨人。他認為,從那次訪問起,美中之間不斷擴大的人文交流,給兩個國家都帶來了巨大益處。“尼克松訪華前,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較淺,非常不準確。”他說,美國民眾突然有機會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而且這個中國和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樣。“從此,我們兩國開啟了一段相互了解的歷史。”

尼克松結束訪問之際,兩國發(fā)表《上海公報》。這份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件寫道:“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jù)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采訪中,傅立民直言,今天美中處理彼此關系時,也應回歸《上海公報》所確立的這一原則,“我們當時就認識到,我們有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但這不應阻止我們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合作”。

傅立民說,上世紀60年代在哈佛大學求學期間,他就已經意識到,當時美中間的那種隔絕狀態(tài)終究會被打破。因此,他選擇成為一名外交官,希望能親身參與兩國重新接觸的歷史進程。“迄今,我和中國打交道已超過50年。50多年來,我看到中國的變化,看到了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希望中國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傅立民看來,《上海公報》生動體現(xiàn)了外交工作的要義——求同存異。“我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美中關系發(fā)展是基于共同的利益。”他表示,美中兩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不同,但雙方仍舊可以相互學習。

責任編輯:張弛校對: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