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同中國國家主席長期以來的信念,即拓展國家之間的利益匯合點并以此為堅實基礎,在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大變局中構建共同體。”在談及逆全球化暗流下世界應作出何種抉擇時,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給出了他的理解。
近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落下帷幕。在這屆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會議上,布朗通過視頻連線肯定了中國對國際合作的貢獻。他認為,在疫情肆虐和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下,有的國家“狂熱捍衛(wèi)本國一己私利”的做法極不可取。
誠如斯言。近年來,美國一些政客大搞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惡意詆毀其他國家的文明形態(tài)與文明成果,使得世界經濟的風險與發(fā)展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失靈危險。
大變局帶來大考驗。盡管面對多重危機,但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轉。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在這方面,中國的堅持與擔當贏得了外國政要普遍贊許。
印度尼西亞前總統(tǒng)梅加瓦蒂在會議視頻致辭中說,疫情暴發(fā)初期,當其他國家忙于處理各國事務時,中國已致力于為包括印尼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建設性幫助。在她看來,中國在疫情期間與各國守望相助,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
一系列數據見證了中國擔當:截至10月20日,中國已向全球150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億只,防護服17.3億件,檢測試劑盒5.43億人份……中國務實行動推動國際抗疫合作走深走實,也有力對沖了霸權國家造成的消極影響。
同樣令外國政要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在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面前展現出的定力與決斷。以開放促改革、以合作促發(fā)展,中國的步伐絲毫沒有放緩。
2020年5月,中國發(fā)布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出新要求;2020年6月,中國印發(f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并發(fā)布新一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11月,如期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交額達726.2億美元;而不久前區(qū)域性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簽署,則進一步拓展了中國向全球市場開放的空間。
國際社會注意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表示中方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這被普遍視為:中國對任何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自貿協(xié)定都持開放態(tài)度。
而前不久中國公布的“十四五”規(guī)劃建議,重點闡述了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階段、新發(fā)展格局,這讓觀察人士更為深刻地感觸到中國開放與合作的脈搏。
據估算,未來10年中國的累計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正通過釋放14億人口的巨大內需潛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讓中國的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正如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在“讀懂中國”會議上所闡釋,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策略著眼于合作共贏,中國的發(fā)展會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越是面臨困難挑戰(zhàn),越要堅持開放合作,這是發(fā)展規(guī)律與歷史經驗。國際社會絕不應陷入因摒棄規(guī)則而造成的無謂災難。就像多國政要觀察到的,當人類走到這個極不尋常的十字路口時,開放與合作的中國坐標,無比明確地指向了通往多邊主義和繁榮進步的共贏之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