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
氣候變化已經對水資源、糧食生產、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體健康等方面產生了影響。
就水資源來講,氣候變化已經導致很多區(qū)域的降水結構、降水分布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進而改變了水文系統(tǒng),影響了水資源和水質。許多區(qū)域的冰川正在快速退縮,影響了下游水資源和徑流量;高緯度地區(qū)和高海拔山區(qū)的多年凍土層也在融化。通過對全世界二百條大的河流的徑流量觀測顯示,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徑流量發(fā)生了趨勢性變化,并以徑流量減少為主。干旱亞熱帶地區(qū)的許多區(qū)域的可再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顯著減少。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每升高一度,全球受水資源減少影響的人口將會增加7%。
就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講,部分生物物種的地理分布、季節(jié)性活動、遷徙模式等都發(fā)生了變化,陸地和淡水物種面臨著更高的滅絕風險。寒帶北極苔原和亞馬孫森林將面臨突變和不可逆變化的高風險。海岸系統(tǒng)和低洼地區(qū)遭受淹沒、 海岸洪水和海岸侵蝕等不利影響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1982年到2008年,北半球的生長季開始日期平均提高了5.4天,結束日期推遲了6.6天,這也意味著生長季在延長。2000年到2009年,全球陸地生產力較工業(yè)化前增加了約5%,部分區(qū)域的陸地物種每10年向極地和高海拔地區(qū)平均推移了17公里和11米。
就糧食生產來說,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要比有利影響更為顯著。雖然生長季延長給糧食生產帶來了有利影響,但是同時氣候變化給糧食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更大。對全球而言,氣候變化導致小麥、玉米平均每10年大概減少1.9%和1.2%;從我國來看,如果考慮氣候變化導致的降水變化和極端氣候災害增多等因素,糧食生產年際波動會增加,糧食安全風險也會增加。
氣候變化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高溫熱浪、重污染天氣、流行病的發(fā)生和擴散等都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系,并且這些情況已經對人類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對于低收入地區(qū)影響則更為顯著。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估計每年因空氣污染導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700萬。這表明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
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繁增加。2003年夏季,歐洲西部發(fā)生了罕見的高溫熱浪,打破了1780年當?shù)赜袣鉁y資料以來的熱浪記錄,高溫熱浪導致老年群體死亡率增加。2005年八月下旬,美國南部登陸的“卡特里娜”颶風造成1700多人死亡和1000多億美元損失。2013年席卷菲律賓的超強臺風海燕,導致8000多人死亡。2014年巴西發(fā)生了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
氣候變化同樣也會影響一些國家的安全,尤其是一些具有較長海岸線的國家,比如,隨著全球氣候快速變暖,海平面開始上升,圖瓦盧將會從全球地理版圖上消失。氣候變化會帶來一個新的困難群體,即“氣候難民”,他們由于氣候變化將失去家園。這是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和人類的威脅。
四、未來氣候變化趨勢
根據(jù)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預估,與1986−2005年相比,2016−203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升高0.3−0.7℃;2081−2100年可能上升0.3−4.8℃。
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越多,增溫幅度就越大,高溫熱浪、強降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發(fā)生的頻率將會進一步增加。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全球降水將會呈現(xiàn)“干的地方越干、濕的地方越濕”的趨勢,海平面將會持續(xù)上升,北極海冰面積可能會在升溫趨勢下逐漸減少。如果不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9月北極沒有海冰的狀況。同時,全球冰川體積將會減少,海水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后會導致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將會面臨生存危機,這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將是毀滅性打擊。許多亞熱帶干旱地區(qū)的可再生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將會顯著減少,地區(qū)間水資源競爭也會惡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將面臨區(qū)域尺度的突變和不可逆的高風險。大部分陸地和淡水物種將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
此外,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將面臨氣候挑戰(zhàn)。氣候變化會對熱帶和溫帶地區(qū)的主要作物,如小麥、玉米、水稻的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對于海岸帶系統(tǒng)和低洼地區(qū)而言,升溫導致海平面上升繼而會影響這些地區(qū),他們會遭受更多的淹沒風險,海岸洪水、海岸侵蝕等不利影響也會增加。由于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城市化,未來十幾年的沿岸生態(tài)系統(tǒng)壓力也會增加。到21世紀末,東亞、東南亞、南亞的數(shù)億人口將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同樣也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影響,中低收入國家受到的不利影響將會更為嚴重。
未來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全球二氧化碳的累積排放量。如果將工業(yè)化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累積排放控制在1萬億噸碳,那么人類有2/3的可能性能夠把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如果把累積排放限額放寬到1.6萬億噸碳,那么只有1/3的可能性實現(xiàn)溫控目標。目前人類已經累積排放了0.5萬億噸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