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8月23日電 題:大汛之下“零死亡”——重慶“硬核防洪堤”是如何構建的?
新華社記者韓振、伍鯤鵬、李松
15個區(qū)縣26.32萬人受災,淹沒商鋪2.37萬間,截止到22日洪水消退,未造成人員死亡。
“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來勢洶洶,“零死亡”的背后,是水情信息的提前預警和流域水庫的聯合調度,是沿江各地的周密部署和科學應對,是搶險救援人員全力以赴和災區(qū)群眾的守望相助。在洪災面前,重慶筑起一道“硬核防洪堤”,有效保護了群眾的生命安全。
搶時間爭空間,提前做好防御“功課”
上游區(qū)域大雨如注,嘉陵江支流涪江拉響了防洪警報,地處涪江岸邊的重慶市合川區(qū)是重災區(qū),但當地防汛人員卻信心十足。“我們已經準備了28艘沖鋒舟和21艘橡皮艇,并對災區(qū)群眾網格化管理、分水位轉移,確保群眾生命安全。”重慶市合川區(qū)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周潔說。
防汛人員的底氣,源于及時的水情信息預警。在長江委、重慶市水文、防汛專家的技術支持下,遭受洪災襲擊區(qū)縣的干部群眾,能提前幾小時甚至幾天獲得洪水信息,從而有足夠時間進行人員疏散和物資轉移。因此,盡管此次洪水期間,重慶轉移群眾25.1萬人,但卻臨危不亂、秩序井然。
防汛人員的底氣,源于水庫群的聯合調度。重慶主城區(qū)位于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和三峽庫區(qū)尾部,流域水系發(fā)達。加之此次上游來水峰高量大、峰型寬胖,導致防御難度很大。但嘉陵江和長江流域水庫群的聯合調度,卻為防洪搶出了“空間”。
“水庫群調度重點是在上游攔蓄洪水,在支流削峰、錯峰,在下游加大下泄流量。”重慶市水利局水文與防御處處長宋剛勇說,通過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上游水庫群攔截了50億立方米以上的洪水,使流經重慶寸灘站的長江洪峰流量削減1.35萬立方米/秒,削減率超過15%,降低洪峰水位2米以上。
防汛人員的底氣,還源于強大的人力物資保障。據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為了應對此次大洪水,重慶全市調集專群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2.8萬人,大型救援設備3400余臺(套)奔赴一線,有力保障了抗洪搶險的需要。
救援隊、志愿者,守望相助抗洪災
提前做好洪水防御,雖讓防汛人員有了底氣,但面對不斷出現的突發(fā)狀況,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從16日到20日,重慶2.8萬名救援人員枕戈待旦、夜以繼日地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在重慶磁器口古鎮(zhèn),一名七旬老人身患疾病,平日需要在家吸氧治療,快速上漲的洪水將老人困在家中。市政隊員趙江鴻接到消息后,立刻和其他救援人員一起,迅速來到老人家中將其安全轉移。類似的情形,在抗洪過程中屢見不鮮。
在抗洪一線奮戰(zhàn)的,不僅有專業(yè)救援人員,也有大量普通群眾組成的志愿隊。在重慶潼南區(qū),為了確保受災群眾生命安全并在災后盡快恢復生活生產,當地政府動員該區(qū)15個未受災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干部群眾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志愿對7個受災鄉(xiāng)鎮(zhèn)街道進行支援。
35歲的個體戶楊勝就是潼南區(qū)參與抗洪救災的志愿者之一。“我有船,馬上來!”這是楊勝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最常說的一句話。從17日凌晨4時起,他駕駛沖鋒舟轉移了100多名被困人員和10余噸物資,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往往忙得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清淤泥查隱患,災后重建搶時間
22日8時,長江寸灘站、菜園壩站水位均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當日14時起,重慶將防汛Ⅰ級應急響應調整為防汛Ⅳ級應急響應。水漲人退,水退人進。洪峰剛過,災區(qū)干部群眾便投身于清淤、消殺等災后重建工作。
涪江之畔的潼南區(qū)大佛寺濕地公園和蔬菜公園昔日游人如織。洪水的襲擊,讓這兩個公園滿目瘡痍?;@球場、兒童滑梯、休閑座椅等設施被毀,景觀樹也披上一層厚厚的“泥衣”。記者看到,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正在公園內加緊清淤,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潼南區(qū)旅游開發(fā)集團副總經理蘭焰,清淤時小臂被機械設備燙傷,皮膚紅腫并出現潰爛,但仍堅持在現場指揮作業(yè)。“淤泥如果不及時清理,被太陽曬干后將更難處理。我的手臂雖然很疼,但過幾天就好了。”蘭焰告訴記者。
除了清淤,重慶各地還有條不紊地對淹沒區(qū)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洪崖洞、朝天門等網紅景點集中的渝中區(qū),出動200余人對輕微開裂、局部沉降的問題路段進行處理,并委托專業(yè)檢測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測,確保景點和道路的安全。
“目前,重慶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正幫助農民恢復生產,強化災后田間肥水管理,爭取秋糧有好收成。”重慶市農業(yè)農村委糧油處處長白潔說,針對潼南、銅梁、合川等蔬菜基地受災較重的情況,重慶將盡快采購生產資料,搶種速生葉菜,多措并舉做好災后蔬菜保供穩(wěn)價。
李杰是潼南區(qū)雙壩村的一名菜農,雖然洪水將他辛苦種下的兩畝菜苗全部毀壞。但他依然樂觀:“雖然洪水讓我損失了一季蔬菜,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會盡快恢復生產!”(參與采寫:周聞韜、張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