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19年中國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扎實做好“六穩(wěn)”工作,保持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二是三大攻堅戰(zhàn)取得關鍵進展,精準脫貧成效顯著,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三是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xù)深化,科技創(chuàng)新取得新突破;四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五是“十三五”規(guī)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文稿][課件]
中國經濟在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zhàn)。我國正處在轉變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xù)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xù)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在對風險和挑戰(zhàn)進行客觀、冷靜、清醒的梳理分析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增長具有的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有利因素,這些有利因素將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文稿][課件]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中國經濟工作思路和重點作出詳細安排,強調了在工作中形成的四點重要認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徐奇淵研究員對四點重要認識中的“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進行了論述,指出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三個重點領域的補短板、強弱項,符合新發(fā)展理念,有助于解決經濟建設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也有利于找到供給和需求的契合點。這一方面給總需求端的宏觀調控提供具體抓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解決補短板問題,進而形成高質量供給能力。[文稿][課件]

徐奇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板塊,以2019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例:第一個重要板塊是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遇到的問題;第二個重要板塊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有哪些;第三個重要板塊是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同時部署未來經濟工作如何開展。下面,我就按照這三個重要板塊對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介紹。
一、2019年中國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2019年中國經濟取得的成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扎實做好“六穩(wěn)”工作,保持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其一,穩(wěn)增長。2019年我國GDP總量是99萬億元,相比于2018年的92萬億元,增加7萬億元。“7萬億元”這個數字對于老百姓來講可能比較遙遠,舉個例子,2019年浙江省GDP突破6萬億元,也就是說,我國2019年GDP總量比2018年增加的7萬億元的增量,比2019年浙江省全年GDP總量還要稍大一些。這是我國在2019年GDP總量增長上取得的成績。
其二,穩(wěn)外貿。雖然2019年我國出口增速比2018年有所下滑,但這是在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尤其是在全球外部需求降低、歐洲經濟衰退和世界銀行不斷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從人民幣計價角度來看,我國出口仍然取得了一定正增長。最重要的是,我國全球出口市場份額穩(wěn)定,甚至比2018年略有增長,這是中國出口競爭力表現出的相當強的一種穩(wěn)定態(tài)勢。
其三,穩(wěn)金融和穩(wěn)預期。從中國的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來看,上證指數在2019年初為2400點左右,到2019年末已經在3000點波動,漲幅為25%左右。從同一時期來看,中國的股票市場漲幅在全世界位居靠前。在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19年中旬經歷貶值的壓力以后,在2019年末出現了明顯的升值趨勢。為什么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企穩(wěn)?因為有資金持續(xù)流入。從股指和人民幣匯率來看,金融市場的信心在不斷恢復。
其四,穩(wěn)外資。穩(wěn)外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國外資金在中國的證券投資;二是外商直接投資,也就是在中國實體經濟的投資。首先看證券市場。2019年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866億美元,凈增持上市股票413億美元,合計達到1280億美元。這一數據表明,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有一定的信心,而且比較看好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其次看外商直接投資。2019年1至10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è)33407家;實際使用外資752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外資的不斷流入也體現了境外投資者和外商對中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信心,這是穩(wěn)外資方面取得的成績。
第二,三大攻堅戰(zhàn)取得關鍵進展,精準脫貧成效顯著,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
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具體表現在哪里?從2010年前后一直到2015年,中國宏觀杠桿率持續(xù)較快上升,這也是我們強調金融風險要去杠桿的一個大的背景。到2019年6月,宏觀杠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制。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的數據,2012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實體經濟的宏觀杠桿率每年上升幅度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2011年末,中國宏觀杠桿率為177.2%;2016年末,中國宏觀杠桿率已經達到240.2%,5年間上升了63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這種勢頭得到了遏制,宏觀杠桿率的上升明顯趨于緩和。2019年三季度末,中國宏觀杠桿率為251.2%,過去近3年間溫和上升了11個百分點,宏觀杠桿率趨穩(wěn)。也就是在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中,我國宏觀杠桿率得到穩(wěn)定,這是非常重要的成績。
第三,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xù)深化,科技創(chuàng)新取得新突破。
第四,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第五,“十三五”規(guī)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以上是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9年中國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的總結。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因此我國在2019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