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兩句詩生動反映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跋山涉水,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幾經(jīng)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的頑強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仡欙L雨如磐的長征路,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組令人震撼的數(shù)字:600余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平均每天行軍34公里,跨越近百條江河,征服20余座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歷時兩年,縱橫十四省,長驅二萬五千里。。。。。。這段“驚天地、泣鬼神”的征途在神州大地播下革命的紅色火種,燃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萬水千山間,紅軍長征的痕跡漸漸湮沒;歲月長河中,一代優(yōu)秀中華兒女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長征精神仍激蕩在心間。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隆重集會上,習總書記指出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長征永遠在路上,要不忘初心,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樹立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靈魂,強大的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長征途中,英勇的紅軍擊退上百萬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嚴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一次次攻堅克難、化險為夷,創(chuàng)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這一切,都源于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激勵和指引。
理想如炬、信念如鋼。我們要高舉共產主義理想旗幟,風雨如磐不動搖,走好腳下長征路。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論上的堅定,黨員干部們要勤學勤思,要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深刻領悟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引領理想、指導實踐,以實干踐行看齊,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銘記歷史開拓創(chuàng)新。什么是創(chuàng)新?就是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做前人未做過的事。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深刻詮釋了開拓創(chuàng)新的長征精神,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找到了革命發(fā)展的新機。長征是一場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前進的偉大遠征,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實現(xiàn)了人類生存極限的突破,更翻越了教條主義思想藩籬實現(xiàn)了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理念的新突破,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今天,我們走的路也是前無古人的,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直面挑戰(zhàn),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充滿蓬勃生機活力。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與民相依砥礪前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長征,與其說是紅軍的勝利,不如說是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勝利,是軍民的魚水深情成就了這段波瀾壯闊的輝煌傳奇。在紅軍搶渡烏江的戰(zhàn)斗中,面對無舟無筏寸步難行,隨時都可能遭受敵機轟炸的危險境地,是烏江邊的百姓們上山筏木砍竹、籌集家中的門板、鐵絲、繩索等物資,搭浮橋、撐筏掌舵,助力紅軍成功渡江。在城口鎮(zhèn)休憩整頓期間,紅軍為不擾百姓,在街上席地而睡,幫助老百姓打水做飯、清掃衛(wèi)生,而百姓們也主動拿來生活用品支援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長征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故事。憶往思今,黨員干部要時刻將我黨的生命線銘記在心,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初心、狠抓落實,讓長征精神熠熠生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要緊握長征精神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續(xù)寫輝煌的新篇章!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