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 報告 > 專輯 > 文化

國歌、國旗、國徽背后的故事及啟示(下)

報告人:張志君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
簡 介:國歌、國旗、國徽等,構成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建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軟實力基礎。其中,國旗與國徽就是屬于國家文化軟實力“辨識文化系統(tǒng)”中視覺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志君通過從近代“國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帶給我們的啟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背后的故事及啟示三個方面回望歷史、啟示未來,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認識。
總播放:2793
發(fā)布時間:2019-09-29 16:38

     

    張志君

    張志君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

    點此查看完整報告

    點此查看視頻專輯

    點此查看課件

    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建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是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基礎的,比如一個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軍隊以及與政治體制相配套的經濟體制。我們可以稱包括但不限于政治、軍事、經濟的這些可以量化的基礎為硬實力基礎。與之相對的軟實力基礎,則往往和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

    國歌、國旗、國徽等,構成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的建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軟實力基礎。這些軟實力基礎,不像硬實力基礎那樣容易衡量,但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國旗與國徽就是屬于國家文化軟實力“辨識文化系統(tǒng)”中視覺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從近代“國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帶給我們的啟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背后的故事及啟示三個方面回望歷史、啟示未來,進一步深化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認識。

    一、從近代“國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主權意識不斷增強后的必然產物。最早的國旗誕生于近代歐洲,隨著亞非拉國家的獨立高潮,大批國旗隨著新國家而誕生。據相關資料,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包括未被普遍承認地區(qū))的國旗數量已達到199面。在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之前,我們不妨按照歷史順序回顧一下1949年以前的“國旗”。

    清政府最早是沒有“國旗”的,也正因此,還吃過一次很大的虧。在1862年,鴉片戰(zhàn)爭后,湖北長江水域發(fā)生過一起清朝水兵和英國水兵相互斗毆的事件。在后來的交涉過程中,英國人以大清帝國的兵船沒有掛國旗為由占盡便宜。于是,曾國藩提議用“三角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的旗幟。1888年,李鴻章在和西方列強打交道時感到沒有“國旗”很不方便,于是就此事上書慈禧太后。經過多方征集、篩選,慈禧太后最終選定“四角黃龍旗”作為清政府的“國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面“國旗”這才誕生。

    說完了清政府的“國旗”,就輪到中華民國的“國旗”了。一提中華民國的“國旗”,可能有很多朋友就想到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其實,“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并不是中華民國唯一的“國旗”。最早的中華民國“國旗”是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定下來的五色旗,或稱五族共和旗。一種說法是稱紅、黃、藍、白、黑“五色”象征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也就是所謂的五族共和。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的“國旗”分別得到了章太炎先生的贊成與孫中山先生的反對。章太炎先生去世時,由于他拒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覆蓋他遺體的就是這面五色旗。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大地上還曾出現了一個非常短命的中華帝國,也就是1915年袁世凱復辟建立的中華帝國。此時的中華帝國也選擇了五色旗作為“國旗”,不同的是在紅色上畫了一個叉。

    回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來,這面旗是孫中山先生力主采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礎上修改而來的,而這個青天白日旗是民主革命家陸?zhàn)〇|設計的。陸?zhàn)〇|于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孫中山先生對他非常欣賞,稱譽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在同盟會成立以后,幾個重要的革命領導人商討日后中國“國旗”的形式時,孫中山先生就力挺青天白日旗,在遭到質疑后提出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設想。在北伐成功以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國旗”。

    至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漢奸們建立的幾個偽政權,如華北臨時政府、汪偽國民政府都曾重新采用五色旗作為所謂的“國旗”,就實屬令人作嘔了??偟膩碚f,1949年以前的從清政府末期到中華民國時期的所謂的“國旗”,帶給中國人民的觀感都是非常差勁的。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誕生,就要從同年7月15日到26日間,刊登在當時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上的征集啟示說起。啟示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征集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要成立了,我們必須要有一面嶄新的國旗。這個任務非常艱巨,因為應征作品多達2992幅(一說為3012幅),而留給最后遴選的時間卻沒有多久。在這么多應征作品,尤其是這么多領導或知名學者領銜設計的作品中,曾聯(lián)松設計的五星紅旗“脫穎而出”,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二、選定國旗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第一,選定國旗的故事印證了,不唯名、只唯實的作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國旗遴選的范圍是2992幅作品,其中不乏領導們、學者們領銜設計的作品,如朱德同志、郭沫若先生、張仃先生等,而最終獲選的作品出自一位名叫曾聯(lián)松的先生之手。不是對那段歷史特別感興趣的朋友,可能到了今天也不一定知道這位曾聯(lián)松先生。

    曾聯(lián)松先生是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經濟系的畢業(yè)生。畢業(yè)之后,他從事的也是和財務有關的工作,和美術一點也不沾邊。為什么沒有選擇領導們、學者們領銜設計的作品,而選擇了這位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先生所設計的作品,作為國旗的修改基礎呢?這里邊就體現了,不唯名、只唯實的作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第二,選定國旗的故事表明了,任何涉及到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都不是小事,必須予以高度關注的態(tài)度。不唯名、只唯實,具體指的是什么?就是任何涉及到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都不是小事,必須予以高度關注的態(tài)度。在當時的2992幅應征作品中,相當一部分應征作品為了體現所謂的“中國特色”都畫有一條黃橫杠。這個黃橫杠有很多解讀,如解讀為黃河甚至長江、淮河的象征。但是,張治中先生提出了他的反對意愿,認為一條橫杠有分裂國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當時也反對采用有黃橫杠的圖案作為國旗的底稿的著名民主人士,還有徐悲鴻先生、吳藻溪先生等。吳藻溪先生曾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提出不建議采用有黃橫杠的圖案作為國旗的選定稿。

    張治中先生、徐悲鴻先生、吳藻溪先生,都是不同意在國旗上加上一條橫杠的。雖然說黃橫杠體現了中華本土特征,如黃河、長江和淮河,但是國旗上不一定非得有什么山川河流的標志,如蘇聯(lián)、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國旗上也沒有山川河流的象征。聽取了不同的意見后,毛澤東同志一錘定音,選擇了以五顆星星來表現新中國特征的五星紅旗。

    說到這兒,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反對分裂永遠都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在政治上絕對正確的主題,更何況中國從秦開始就有大一統(tǒng)的情懷。分裂國家的行為或人是永遠要遭到唾棄的。無論是當年的國旗遴選,還是今天我們捍衛(wèi)國旗的種種行為,都印證了一個主題,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同樣也如此。

    第三,選定國旗的故事強調了,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的思維。據相關史料記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遴選過程中,共有六幅作品進入了決賽,也就是最終選定的階段。這六幅作品當時得的票數分別是,復字第3號185票、復字第4號129票、復字第1號112票、復字第2號77票、復字第15號18票、復字第32號15票。如果按以多勝少的原則,毫無疑問,得了185票的復字第3號應征作品應該勝出。但是,最終勝出的是得票最少的復字第32號應征作品。最終,復字第32號作品上的那顆大五角星里邊的錘子鐮刀圖案被去掉,成為了今天我們每個人都為之感到崇敬的五星紅旗。五星紅旗“脫穎而出”,驗證了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的道理。

    可以說,選定國旗的故事帶給我們的三點啟示,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