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會見中外記者談到提振消費時,他強調有關方面要“眼中有活”。“眼中有活”這句老百姓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
眼中有活,說明責任感強,反應機敏;又說明勤于動腦,敏于動手。雷鋒就是眼中有活的一個好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就是“眼中有活”的生動寫照。
眼中有活源于心里裝事,心中有責。心里裝事是“驅動程序”,而眼中有活是“運行程序”。
這里說的“事”,規(guī)范地說就是“問題”或“矛盾”。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說它是時代的聲音,從小的方面來看它是工作的導向,是有的放矢的“靶子”。毛澤東曾鮮明指出:“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問題本質上就是實踐中應當解決,但現(xiàn)實中暫無條件或因疏忽而未解決的矛盾。發(fā)現(xiàn)問題源頭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矛盾,堅持問題導向就等于抓住了化解矛盾的著力點,找到了解決矛盾的金鑰匙。
理清了“事”的含義,這里仍拿問題和矛盾說“事”。心里裝不裝事、眼中有沒有活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有責任心的人,對問題不回避、不掩蓋、不推脫,而是積極地應對;眼里有活的人,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凡事做得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心里不裝事的人,眼中自然無活?;蛘哒f,眼中無活,是沒有用心,沒有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矛盾無處不在,問題無時不有,心里不裝事的人,對發(fā)展中疊加呈現(xiàn)、相互交織的各種難題漠不關心,對實踐中潛伏已久、久拖未決的問題等閑視之,見怪不怪,甚至熟視無睹、視而不見。這樣的人缺乏擔當精神,作風不嚴不實,對工作大而化之,走到哪兒都當甩手掌柜。
處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要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把發(fā)現(xiàn)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問題為導向抓落實,以問題為導向破解現(xiàn)實短板,努力攻堅克難、開拓進取。
發(fā)現(xiàn)問題是水平。要認真梳理,列出問題清單,找出典型案例,深刻剖析原因,從苗頭問題中發(fā)現(xiàn)傾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必然性,從繁雜問題中把握規(guī)律性。既找準共性問題,也找到個性問題;既找準表面問題,也找到深層次問題;既找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難點、重點和焦點,抓住問題的牛鼻子,又能著眼全局、把握大勢、兼顧長遠,有效化解各種復雜矛盾。
正視問題是態(tài)度。要從思想上正視和面對,清醒認識到每個問題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擔當,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以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的信心,以風雨不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以敢啃硬骨頭、百折不撓的勇氣,以釘釘子和只爭朝夕的精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擔當,做到心中有責眼中有活。這是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理念基礎。
解決問題是能力。解決問題絕不是口頭功夫,關鍵是看行動能力。要從群眾中汲取豐厚營養(yǎng),從基層中獲得思想啟迪,從實踐中尋找對策辦法,制定可操作、可監(jiān)督、可倒查的可行性方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要提升解決復雜和突發(fā)問題的能力,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運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整合管理信息平臺、服務保障信息系統(tǒng)等資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并將解決問題的成果鞏固到制度層面,建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防止一些頑固性和反復性問題回潮,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持續(xù)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
最后,用卡耐基的名言將“眼中有活”這句老百姓的話換個角度再說一下,以此深化主題并作為小結——“有兩種人絕對不會成功: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做,否則絕不會主動負責的人;另一種則是別人即使讓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而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負責做事的人,如果不半途而廢,他們將會成功。”
(作者: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