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而“實”是落腳點。理論武裝“走實”,需要秉持人民立場、強化實踐導向、優(yōu)化理論供給。
秉持人民立場: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只有秉持人民立場,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教育引導群眾,使廣大干部群眾掌握理論的“徹底性”,才能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使理論的成效變成“物質力量”,推動理論武裝走向實處。而當前還存在著一部分黨員干部僅僅是機械地承認黨的理論的重要性,對理論的“徹底性”把握不足,從而使理論武裝的實效性大打折扣,這也是當前我們不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義所在。秉持人民立場,推動理論武裝“走實”,就是要促進廣大干部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徹底性”,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完善組織形式,推動理論武裝走實。各級領導干部既是理論武裝的組織者,又是理論武裝的接受者。作為黨的理論的學習者和接受者,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高標準、嚴要求,以身作則,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才能對廣大黨員干部起到示范作用,才能發(fā)揮好帶學促學作用。作為理論武裝的組織者,各級領導干部還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帶動學習貫徹的領導責任,抓好各級黨組織的學習和本地區(qū)本部門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把學習貫徹延伸拓展到基層,覆蓋到廣大干部群眾。
其次,在組織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決不能讓“包裝”代替“武裝”,讓形式大于內容。理想信念的堅定,必須建立在對理論的深刻理解之上。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換來政治上的堅定。秉持人民立場,讓廣大干部群眾掌握理論的“徹底性”,就要堅持內容為王。堅持內容為王,就是用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
最后,在組織形式上,要在尊重傳播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如自主學習、集中培訓、理論研討、實地考察等,特別是要善于應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網絡新媒體,不斷創(chuàng)新新時代理論宣傳方式。要在堅持理論武裝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的基礎上,激發(fā)廣大干部群眾理論武裝的主觀能動性,推進廣大群眾切實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徹底性”,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做實。
強化實踐導向: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
理論武裝需強化實踐導向,其原因在于理論本身就來源于實踐,其生命力在于對實踐所提問題的解釋、解答,需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論的生命力是理論武裝的前提和基礎。理論必須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理論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得跟進一步。
理論武裝“走實”,強化實踐導向,就是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僅要在學習中深入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只有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中,才能深化對理論的認識,才能真正領會、掌握理論的精髓,才能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把理論武裝的效力轉化為推動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動實踐,推動理論武裝走向實處。實踐與認識是一個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廣大干部群眾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做到干中學、學中干;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實踐和認識的循環(huán)往復中,不斷用理論武裝自己,提高認識,提高行動的自覺性。在實踐和認識的循環(huán)往復中,每一次循環(huán)都較前一次進入了比較高級的程度,每次運用理論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都是實踐主體理論能力的自我確證,而每次理論武裝收獲向積極實踐成果、理論效能向實踐效能的轉化,都有利于實踐主體增進對理論的信服,進一步提高理論武裝的自覺性,進而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促進知、信、行統(tǒng)一,不斷深化理論武裝走向實處。
理論武裝“走實”,強化實踐導向,從具體方面來說,就是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開展調查研究,就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調查研究中,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占有、掌握豐富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探究事物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在調查研究中,不斷提高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一個又一個實際問題的解決,不斷促進理論武裝走向實處。
優(yōu)化理論供給:理論實現的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需要的程度
新時代,黨的理論武裝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理論教育的供給與需求是否匹配,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段時期內,理論教育空洞抽象的條文多,聯(lián)系實際的闡述少;從概念到概念的解釋多,通俗易懂的生活話語少;立足于宏大命題的闡述多,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關注少。而理論的“需要”到“實現”的過程,也是理論武裝不斷走向實處的過程。
優(yōu)化理論供給,應堅持“需求導向”。理論的“客觀需要性”,體現在理論對實際問題的解釋、解答上。而真正的思想理論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對時代呼聲的回應,是對重大時代問題的科學回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就像歷史規(guī)律本身不能說明自身,而是需要通過人的主體實踐活動才能得以實現;理論“客觀性需要”也不是一個不證自明的問題,需要實踐主體在實踐中自覺應用理論,才能促使理論的“實現”,促使理論武裝走向實處。
優(yōu)化理論供給,要把理論的“客觀性需求”變成實踐主體對理論的“主觀性需求”。理論的“客觀性需求”體現了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實踐主體對理論的“主觀性需求”是指實踐主體通過學習、運用等實踐形式,對理論科學性、真理性的把握。優(yōu)化理論供給,就是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理論傳播,激發(fā)群眾的學習興趣,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學以致用。實踐主體只有根據切身經驗確信其正確,才能形成高度的理論自覺,才能促進理論武裝不斷走向實處。
優(yōu)化理論供給,既要深入淺出,以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來解釋現實;又要身體力行,以高尚的品行來傳播價值;還要深入基層,以平實的話語啟發(fā)群眾。優(yōu)化理論武裝的供給結構,促使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論需求不斷升級,激發(fā)廣大干部群眾潛在的學習熱情,促進廣大干部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促使理論“需要”向理論“實現”轉換,才能不斷推進理論武裝走向實處。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孫海星對本文亦有貢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