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命令358旅716團主力,于山西代縣雁門關以南公路兩側高地設伏,打擊往返于大同至代縣間的日軍運輸部隊,切斷進攻忻口之敵的后方補給線。
10月17日黃昏,716團團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率部到達雁門關西南的秦莊和王莊。18日10時許,日軍汽車50余輛滿載步兵由北駛入伏擊區(qū),第716團即以密集火力向敵車隊進行襲擊,擊毀日軍部分汽車。正當716團與日軍激戰(zhàn)時,由陽明堡方向駛來日軍汽車200余輛。716團當即以一部兵力阻擊該敵,激戰(zhàn)至夜,敵又增援, 716團遂撤出戰(zhàn)斗。此戰(zhàn),共斃傷日軍300余人,擊毀汽車20余輛。
20日夜,第716團以一部襲取了雁門關,以另一部破壞了廣武至太和嶺間的公路及橋梁。21日,該團再次于黑石頭溝地區(qū)設伏。9時許,由南向北行駛的日軍汽車200余輛和由北向南行駛的日軍汽車數(shù)十輛,同時進入伏擊區(qū),第716團隨即展開攻擊,日軍步兵下車頑抗,并在8架飛機支援下反撲。第716團居高臨下,以猛烈火力殲日軍一部,擊毀其汽車10余輛,爾后主動撤出戰(zhàn)斗。
從18日至21日,八路軍第716團在雁門關以南共斃傷日軍500余人,毀汽車30余輛,切斷了敵由大同經(jīng)雁門關至忻口的后方補給線,使進攻忻口日軍的彈藥、油料供應瀕于斷絕,攻勢頓挫。
雁門關伏擊,作為抗戰(zhàn)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載入了八路軍英勇抗戰(zhàn)的光榮史冊。
(張方洲整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