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云:“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很好地體現(xiàn)了“自律”的重要性。“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事的高境界。人們往往覺得“寬以待人”比“嚴于律己”要容易,因為“待人”的主觀性要強得多,而“律己”則需要高度的自治力。而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更應當在思想改造和工作實踐中涵養(yǎng)“律己”之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程中行穩(wěn)致遠。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是“律己”的前提。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安德雷耶夫也說:“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己,必須心存敬畏。對于神圣的權力與法律,我們應當敬仰之,也應當畏懼之。我們每個人,包括上層領導到平民百姓,都是在權與法的庇護下,才能有太平的日子,自然應當受到敬仰;然而,權力不是無止境,法律不是為某人,在權與法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誰濫用權力,誰踐踏法律,都要受到應有的制裁。“手握戒尺”,是要給自己提個醒——心中有戒,方能有“律己”之行。
慎獨慎微、勤于自省是“律己”的良方。有的黨員干部說,光談“律己”,但不知如何做起。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要求我們從“小處”入手,“慎獨慎微”,關注自己的每一個細節(jié),尤其是“獨處”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可能“慎獨”比“慎微”更難。就像美國著名建筑師詹姆斯·勒菲斯特所說的那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荀子曰:“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行而物過也。”這就需要從“小處”反省自己,隨時發(fā)現(xiàn)“獨”處與“微”處的問題,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遵紀守法、按章辦事是“律己”的內(nèi)涵。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除一些常規(guī)的為人準則外,“自律”的內(nèi)涵就是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黨紀國法”。毛澤東同志說:“紀律是執(zhí)行路線的保證。”一旦沒了“保證”,那個人的權力就容易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出現(xiàn)有法不依,有紀不守的混亂狀態(tài)。黨員干部要加強對《黨章》《憲法》的學習,自己先“吃透”精神,再用以指導、約束自己的行動。這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黨紀國法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按章辦事,依法行政,那才體現(xiàn)出“律己”的博大。
為政清廉、不言自威是“律己”的結果。黨中央號召我們“律己”,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要“為正清廉”。明清學者朱之瑜說:“公則生明,廉則生威”。辦事“公道”,執(zhí)法才能“明”白;對己“清廉”威信自然樹立。
“史鏡懸箴恒律己,丹心向黨永為公。” “嚴以律己”是說來容易做起難的要求,但在黨員干部的整個工作、學習體系中起著不可孤立的橋梁作用、紐帶作用。要做到“嚴以律己”,就要從“敬畏”開始,滲透到工作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好了“律己”,才能實在地“律人”。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重任的黨員干部們,首先把“律己”之德涵養(yǎng)好了,“初心”就不會忘記,“使命”也記得更牢,人生路上自然有燦爛的陽光和滿滿的希冀?。ㄘ熅帲河诖?;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624/1048172.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zhèn)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