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作別的春季高考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冷清作別的春季高考

北京的高考史中,出現(xiàn)過一年兩次高考的情況,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不過,春季高考只實行六年便冷清收場。

1 一年舉辦兩次高考的原因

從2000年起,北京開始實行一年兩次高考,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

據(jù)本報1999年12月24日5版《二次高招不是權宜之計》報道,春季高考大的原則、招生對象、考試要求、試題要求、錄取方法等都與夏季高考一致。不同的是,春季高考以落榜生和有實踐經(jīng)驗的考生為主,錄取的高職(專科)學生較多。

據(jù)教育部門介紹,增加一次春季高考,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慮。首先,是為中學素質教育營造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為落榜考生增加一次應試機會,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學生參加高考的思想壓力,促使學生在中學階段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有很大好處。其次,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此前,部分高校的一些教室、實驗室一年只使用一個學期,下半年基本沒有用。實行兩次高考后,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第三,對高校學生管理有好處。實行學分制,學生上半年沒學好,下半年還可以接著再學。

一般來說,春季高招當年2月完成錄取,學生3月入學。

2 首次報考冷冷清清

北京頭一年實行春季高考,報名情況沒有預想的樂觀。據(jù)本報2000年1月3日5版《春季高招為何“冷”》記載,全市各報名點的報名人數(shù)普遍比預測人數(shù)少得多。比如,當時的宣武區(qū)預計報名150人,實際報了61人;東城區(qū)預測有200多人報名,實際只有58人報名。本報2000年1月20日1版《首次春招開考》的報道顯示:當年參加春季招生的高校有13所,在北京計劃招生1755人,實際報名人數(shù)為1101人。

春季高考政策的實施為往屆生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應該是件大好事,為什么報名情況卻如此冷清呢?原來,這次春季高招計劃確定與報名時間相距太近,考生們習慣于奔著夏季高考做準備,忽然要提前考,覺得來不及。何況,夏季高考的各項咨詢、填報志愿、考前補習等服務性工作比較完備,春季高考剛剛實行,多數(shù)考生心里沒底,索性等夏季再考。

此外,這次招生的專業(yè)絕大多數(shù)是高職專業(yè)。高職雖然是大專學歷,但有人卻誤認為高職就是職高,還有人認為高職沒有成人高考的政策寬松。比如,應屆畢業(yè)生夏季高考考分在一定分數(shù)線以上的,可免試被成人高校錄取,且錄取率較高,能邊工作邊學習。相比之下,對高職就業(yè)前景不了解的考生寧愿選擇考成人高校。

春季高考首日現(xiàn)場冷清而平靜,與夏季高考家長圍在考點周邊等候的景象有天壤之別,家長還沒有記者多。而且,各考場基本都有考生缺席。西城區(qū)154中考點報名101名,實到95名;朝陽區(qū)團結湖二中考點報名83名,7名考生沒有參加考試。(2000年1月21日《北京日報》7版,《家長沒有記者多》)

經(jīng)歷了第一年的觀望,春季高考實行第二年,報名人數(shù)明顯增加,增幅達179.11%。(2001年2月13日《北京日報》5版,《春季高考 3073考生角逐1440名額》)

3 變成“3+X”演練場

2002年,是春季高考政策實施的第三年。從這一年的春季高考起,北京的高考考試科目實施“3+X”,所有考試科目實行本市單獨命題方式,夏季高考也不例外。(2001年9月11日《北京日報》5版,《明年高考北京單獨命題3+X》)

文史類“3+X”的“3”,指語文、數(shù)學(文)、外語三門,“X”指文科綜合,其中包括歷史、地理、政治。理工類“3+X”的“3”,指語文、數(shù)學(理)、外語三門,“X”指理科綜合,其中包括物理、化學、生物。

考試成績語文、數(shù)學(文、理)每科滿分為150分。外語滿分為150分,分為英、俄、日3個語種,由考生任選;聽力成績30分計入總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每科滿分為300分。四科總成績滿分為750分。

這一重要考試政策的推出為春季高考報名帶來了人氣兒。在東城區(qū)報名點,一上午就來了200多個考生,和上一年同時段報名的個位數(shù)考生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考生表示:北京首次推出“3+X”,誰也沒考過,想提前演練一下,考不上,再參加7月高考,實戰(zhàn)“3+X”。(2001年12月27日《北京日報》7版,《多數(shù)考生就為練練“3+X”》)

那年春季高考,共有4968名考生走進考場參加考試。首次亮相的X考題,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形式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

4 春季高考為何火不起來

作為高考改革的試點,各界期待的春招持續(xù)升溫沒有出現(xiàn),2004年春季高考僅有2261人報名,只是上一年的40%,照此趨勢發(fā)展,已不足以形成一次全市高考招生的規(guī)模。本報2003年12月17日8版《春季高招為何遭冷遇》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春季高考受冷遇的原因在于——

第一,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計劃太少。大多數(shù)參加過夏季高考的考生,已經(jīng)花不少錢參加高考復讀班,瞄準的是高校本科專業(yè),甚至是北大、清華等名校的本科專業(yè)。2004年春季高招計劃錄取1500人,其中本科計劃招750人,高職??朴媱澱?50人。春季招生本科名額從第一年的不足10%到2004年的50%,雖然年年增加,但總數(shù)有限,遠遠難以滿足需求。

第二,高校名校始終沒有加入到春季招生試點的行列,很難吸引優(yōu)秀生源。某高校招生辦主任說,春季高考考生總體質量不如夏季,不但招不到優(yōu)秀學生,還給學校住宿安排、學籍管理、教學調整、學生就業(yè)等帶來困難,不值得折騰一次。

第三,生源逐年減少。首都高校年年擴招,北京夏季高考錄取率已達70%以上,落榜考生所剩不多。

本報2004年1月5日5版《春季高招遇冷 改革何去何從》是這樣描述2004年春季高考的:真正參加考試的考生比報名的2261人還要少數(shù)十人。這是全市性各類考試中參加考試人數(shù)最少的一次,也是2000年實行春季高招改革以來遭遇最尷尬的一次考試。

當時,教育部門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實行春季高招是改革高考制度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大方向是對的,應該堅持。另一種意見認為,外省市春招改革都相繼處于停滯狀態(tài),既然考生越來越少,還是停止為好。業(yè)界甚至流傳著一種說法:2004年北京春季高招可能是最后一年,以后將由成人高招取代。

5 遭遇最冷“寒流”被取消

春季高考實行第六年,遭遇最冷“寒流”,報名數(shù)已低于招生數(shù)。

據(jù)本報2004年12月15日5版《春季高考招生計劃未報滿》報道,2005年本市各區(qū)縣報名人數(shù)與上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初步統(tǒng)計報名總數(shù)1400多人,低于招生計劃。這是本市繼2000年首次實行春季高考后,第二次出現(xiàn)報名人數(shù)少于計劃數(shù)的情況。

本市從2000年開始進行春季高考,2003年達到頂峰,報名突破5000人,但從2004年報名人數(shù)開始下滑。2000年,有13所高校參加春季招生,到2004年,北京工商大學等8所市屬高校退出,2005年只有10所院校參與招生,其中6所為民辦院校。本是為了給考生創(chuàng)造更多上大學的機會、鼓勵一部分社會青年繼續(xù)深造,同時促進高校加快專業(yè)改造、提高辦學效益的春季高考卻顯露出公辦高校不積極、考生報考率下降、考生僅僅是練手等諸多問題。

實際上,由于普通高校連續(xù)擴招,本市高考錄取率穩(wěn)步提高,夏季高考招生已基本能滿足人民群眾的上學需求。此外,高校因擴招辦學設施日趨緊張,而隨著成人高等教育、廣播電視大學、網(wǎng)絡教育、高教自考等北京各類高等教育形式的發(fā)展,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徑已變得多元化。2005年6月24日,北京教育考試院宣布:從2006年起,本市不再進行春季高考招生。(2005年6月25日《北京日報》5版,《明年取消春季高考》)

本版文字:賈曉燕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數(shù)據(jù)庫 新華社

責任編輯:葉其英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