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群眾在哪里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送到哪里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廣東惠州:群眾在哪里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送到哪里

五月的陽光灑滿村莊,一幅幅唯美的壁畫講述著古村落煥然一新的故事。

廣東惠州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是一座千年古村,這個占地0.3平方公里的老村莊歷經(jīng)歲月滄桑,曾一度衰落成“空心村”,近六成村民搬離,老房子長期閑置,不少出租做廢品店或開了小作坊。

“外看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沒人住,荒地雜草生。”這是當時村民形容觀背村的一句順口溜。

時過境遷,隨著近年來觀背村開啟文藝復興之路,這句順口溜描述的場景已經(jīng)換了模樣:斑駁的院墻變身唯美壁畫,破舊的房子實現(xiàn)華麗轉(zhuǎn)身;舊石磨、舊瓦罐等小物件散發(fā)出濃濃的鄉(xiāng)愁;文化團隊接連入駐,閑置老屋成了“搶手貨”……觀背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壁畫村,村民回歸、游人如織,一步步成為惠州市新農(nóng)村建設示范村。

觀背村的蛻變之路,正是惠州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真實寫照。

送文藝下鄉(xiāng)豐富百姓文化生活,建鄉(xiāng)村廣播站宣傳好家風家訓,“1+10+N”宣講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伴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惠州大地愈加煥發(fā)勃勃生機。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送到哪里。惠州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實踐中心建設先行點、示范點,推動文明實踐網(wǎng)絡在基層不斷延伸拓展鞏固。

1

惠州市著力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先行點、示范點。這是志愿者在羅浮山為游客提供服務。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朱家裕 攝

新主體

村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隊伍

惠州市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形式,組建“1+10+N”宣講隊,宣傳黨的思想政策、傳遞文明風尚,還發(fā)掘培養(yǎng)了一批百姓宣講員,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形式,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早點過去排隊,今天是省里的醫(yī)生來,肯定特別多人。”5月7日9時許,在博羅縣長寧鎮(zhèn)新江村村口,村民姚運開帶著家人匆匆忙忙趕往村里的紅星小禮堂。

當天,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在新江村舉行,一場百姓宣講加一批惠民志愿服務活動,既是精神食糧,也是專享福利,尤其是為村民提供的健康醫(yī)療、科學普及、義診義灸、義剪和家庭婚姻調(diào)解等志愿服務,吸引不少村民紛紛趕來。

事實上,享受志愿服務,對新江村村民來說早已不是稀奇事。

近年來,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新江村每個季度都會舉辦一次大型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不定期組織開展村民喜愛的文藝活動,整合各方資源,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讓文明之風吹進百姓的心窩。如今不少村民也成為志愿服務隊伍的一員。

“當初村里來了志愿者,他們搞衛(wèi)生撿垃圾啥事都幫忙。作為村里人,我就坐不住咯。”村民肖志行說,此情此景,讓他情不自禁也加入了志愿服務活動。

沒想到這一做,他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可以參加的志愿服務還有很多,如慰問老人、宣傳文明等。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除了新江村,博羅還有許多鎮(zhèn)街,通過發(fā)動群眾組建志愿者隊伍,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

2

省宣講團宣講員在博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宣講。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 鐘暢新

目前,博羅縣以志愿服務總隊牽頭,整合18支鎮(zhèn)(街、管委會)志愿服務分隊、19支專業(yè)志愿服務支隊,形成“1+37+N”的志愿服務隊伍,并推動9支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參與,實現(xiàn)志愿服務供需有效對接。

“我們還探索建立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構(gòu)建群眾‘點單’、部門‘派單’、志愿者‘送單’、群眾‘評單’的文明實踐工作體系。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就延伸到哪里,以3至5人組成小分隊為主要形式,深入鎮(zhèn)、村、企業(yè)一線,對不同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博羅縣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完善制度和建立相應激勵機制,激勵更多人投入志愿者服務隊,形成了一個志愿者長效服務機制,讓志愿者們更好地為博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服務。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車氏宗祠,作為車村車氏家訓的主要傳承者之一,70多歲的退休教師車應騰用鄉(xiāng)音由古說今,從當?shù)匾Ψ蛉撕蛙嚢钣拥臍v史典故切入,講述“忠孝傳家”的良好家訓。車應騰與前來聽講的村民互動頻繁,村民們興致高漲,就連放學路過的小學生也被吸引進來聽講。

3

泰美車村舉行“傳承好家訓 弘揚好家風”的百姓宣講活動。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 朱麗婷

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來,惠州依托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服務、體育服務等五大服務平臺,努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惠州落地生根。其中,在理論宣講方面,組建“1+10+N”宣講隊,宣傳黨的思想政策、傳遞文明風尚,還發(fā)掘培養(yǎng)了一批百姓宣講員,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形式,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jù)市文明辦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百姓宣講員不必是專業(yè)性強的宣講專家,可以是道德模范、當?shù)攸h員,也可以是致富能手、“土專家”等;宣講不拘形式,普通話、客家話、本地話都可以,快板、三句半、客家山歌等也可采用;分享的內(nèi)容不必大而全,通過講述百姓身邊的“小事”也可以說明“大道理”。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老百姓聽得明白、搞得清楚,這是我們的初衷。”該負責人說。

新風尚

220輛自行車拉近干群距離

以文明涵養(yǎng)黨風、政風、民風、家風,一種更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逐漸形成

“發(fā)叔,在家嗎?”4月24日上午,博羅縣龍溪街道宮庭村黨支部書記黃新和村委會主任黃志榮、村干部黃計喜一起騎上自行車來到村民蔡清發(fā)的家。

當天,龍溪街道辦啟動了街道、村(社區(qū))兩級干部“走村串戶”活動,將220輛帶有編號的自行車發(fā)放給各村(社區(qū))。這些有編號的自行車將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陪著村(社區(qū))干部“走百村、進萬戶”,察民情、解民憂,從而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guān)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4

博羅龍溪干部騎行“走村串戶”成常態(tài) 。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 李燕文

“騎著自行車來,感覺更親切了,讓村民覺得與村干部的距離更近了,老一輩黨員干部的作風又回來了。”得知村干部以后走訪都踩自行車,村民蔡清發(fā)會心地笑了。

“是啊,以前開著小汽車走訪,隔著車玻璃察民情,不如騎著自行車實在。以后,我們都騎自行車來。”黃新說,村“兩委”將以改變出行方式為起點,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為民解憂。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龍溪街道黨工委書記鐘桂來說,“我們開展‘走村串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是為了用好黨的‘群眾路線’這一法寶,走近群眾貼近群眾,看清楚治理堵點,感受百姓痛點,使群眾呼有所應。”

隨著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鄉(xiāng)風文明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龍門藍田瑤族鄉(xiāng)上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開展文明行為教育引導、爭創(chuàng)“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活動提升鄉(xiāng)風文明。該村還更新系列硬件設施,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閱覽室等配套設施,讓村民在更舒適的環(huán)境中感受文明風尚、汲取最新知識。

“像藍田瑤族鄉(xiāng)上東村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縣有156個。”龍門縣委宣傳部有關(guān)負責人說,目前龍門正通過構(gòu)建“實踐中心、實踐所(街道鄉(xiāng)鎮(zhèn)、縣直單位)、實踐站(村)”三級組織體系,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合力。

在很多異地務工人員聚集的仲愷高新區(qū),手工坊的剪紙課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專門針對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課讓孩子們從小懂得文明禮儀規(guī)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課堂帶領(lǐng)大家探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作為仲愷高新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陣地,仲愷圖書館常態(tài)化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參與。

“仲愷高新區(qū)企業(yè)集聚了大量外來產(chǎn)業(yè)工人。他們的業(yè)余生活相對單一,需要更多個性多元、年輕人喜歡的活動。”仲愷圖書館館長李娜說。仲愷圖書館今年3月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以來,在原有基層公共資源的基礎(chǔ)上,精心設計主體活動項目和常態(tài)化活動項目,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活動品牌。

以文明涵養(yǎng)黨風、政風、民風、家風,一種更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逐漸形成。

新路徑

文藝輕騎兵下基層“種”文化

一支支文藝輕騎兵隊伍下鄉(xiāng)進村,用好“土”辦法,用活“新”載體,將以文明實踐、熱愛祖國、反映地方特色為主題的文藝節(jié)目陸續(xù)送到了百姓家門口

歌舞、小品、快板、戲曲……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在惠州市各鄉(xiāng)鎮(zhèn)開展,一支支文藝輕騎兵隊伍下鄉(xiāng)進村,用好“土”辦法,用活“新”載體,將一個個以文明實踐、熱愛祖國、反映地方特色為主題的文藝節(jié)目陸續(xù)送到了百姓家門口。

“想噯仔女都成才,阿爸阿媽系榜樣;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訓??!”日前,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博羅分會場活動在博羅縣文化館拉開序幕,由博羅縣博仁文化志愿者協(xié)會表演的三句半節(jié)目《家庭教育譜新篇》贏得了陣陣掌聲。表演中,志愿者一口客家話,時不時“抖包袱”“拋段子”,用“三句半”這種輕松活潑的藝術(shù)形式傳授處理家庭關(guān)系的經(jīng)驗。

5

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 鐘暢新

“看這樣的表演,讓我和孩子都覺得受益匪淺。”冒雨帶著孩子前來參加活動的羅陽街道蝦浪村村民聶姨說,這種表演不僅看著有趣,還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熏陶,很有意義。“我想找機會讓孩子也學習一下舞蹈、唱歌,豐富課外生活。”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禮儀。”3月9日,羅浮山景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周末公益課堂開班,禮儀課上志愿者向孩子們傳授禮儀知識。接下來,周末公益課堂將為學員開設課業(yè)輔導、藝術(shù)培訓等,還設有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等公益服務。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要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將專業(yè)知識轉(zhuǎn)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開展生動活潑的各類活動。”博羅縣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黃海玉介紹,春節(jié)期間該協(xié)會組織書法家到羅陽、湖鎮(zhèn)、園洲、石灣等地開展多場送春聯(lián)活動,還將開展送書法進校園、進社區(qū)等文藝志愿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新時代的石下屯,我心中的故鄉(xiāng);追夢路上,美麗村莊幸福萬年長。”日前,長寧鎮(zhèn)石下屯村有了自己的村歌,一曲《新時代的石下屯》為大家勾勒了當?shù)氐拿谰?,成為新時代當?shù)卮迕裥腋I畹恼鎸崒懻铡?/p>

博羅縣音樂家協(xié)會村歌創(chuàng)作小組以長寧鎮(zhèn)為試點,為美麗鄉(xiāng)村譜寫“一村一歌”。期間,創(chuàng)作小組人員深入基層采風,了解當?shù)氐娜宋臍v史、美麗風景及傳說故事等,從詞到曲反復打磨,力求詞曲皆優(yōu)、唱出“村味”。一首首動人的村歌在村莊唱響,不僅為農(nóng)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內(nèi)容,也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植入了新元素,讓文明之風隨著音符浸潤群眾心田。

演活新思想,唱響主旋律,傳揚正能量……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教育更加生動、更接地氣、更入人心。

新目標

試點先行以點帶面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惠及群眾,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建到哪里,活動就開展到哪里

走進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中心綜合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開展的各項活動通過展板呈現(xiàn)出來,讓到訪的人一目了然。除了圖文展示,綜合館內(nèi)還有互動的智能終端,按菜單點擊可了解“學習強國”等內(nèi)容。

記者還看到,館內(nèi)設有志愿服務接待中心、宣傳展示區(qū),以及圍屋劇場、新時代書屋、新時代課堂等便民利民設施,群眾在進行文體娛樂活動的同時,還能感受黨建黨史、文明文化濃厚氛圍。該綜合館將成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guān)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一個重要陣地。

6

博羅創(chuàng)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式充實百姓生活。圖片來源:惠州日報記者 李燕文

去年8月,博羅縣被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成為全國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單位之一。試點開展以來,博羅縣“以新思想引領(lǐng)百姓走進新時代”為主要線索,成立工作領(lǐng)導小組以及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把文明實踐工作情況納入全縣意識形態(tài)責任制考核范圍,加強組織領(lǐng)導,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多方整合資源,打造活動品牌,推動文明實踐工作常態(tài)長效,文明實踐活動在全縣遍地開花、有聲有色。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惠及群眾,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建到哪里、活動就開展到哪里。去年,博羅縣投入100萬元,評選實施了15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今年擬投入200萬元評選一批優(yōu)秀項目。目前,已形成項目品牌20個。

為營造全市上下文明同創(chuàng)的良好氛圍,惠州還打造了惠東、龍門、仲愷3個市一級示范點,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

“陣地建設、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惠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所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市委宣傳部有關(guān)負責人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未來我們將根據(jù)試點建設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爭取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jīng)驗,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guān)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廣東新時代文明實踐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惠州的積極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 龔 妍 周 覓 李燕文)

責任編輯:張弛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