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對于共產黨員來說,黨性是立身、立業(yè)、立言、立德的基石。古人講:“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提升黨性修養(yǎng),關鍵是要從“小”處著手。
小事關乎根本。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講道:“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鹽、米、房子、衣服甚至生小孩的問題,在很多人看來是小事情,但是在我們黨看來,就是牽涉黨的宗旨的大事情。黨員干部應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黨性意識,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應時刻想到自己是組織的一員,時刻不忘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安排和紀律約束,慎獨慎微,從一言一行做起,自覺堅守黨性原則。
小利關乎廉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加強黨性修養(yǎng)要有強烈的防微杜漸意識,從小利開始就保持高度警惕,如果因為是小利而渾然不覺,終將如溫水煮青蛙一樣沉溺其中無力自拔。曾經有一名老部下給周恩來送了一筐橘子,總理就按照高出市價的價格寄過去50元,工作人員感到不解。他說:“我多付錢,他以后就不會再送了。”這種清正廉潔的作風為我們上了生動一課。反觀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的貪官,很多都是始于小利而毀于巨貪,從一條煙、一瓶酒逐漸發(fā)展到來者不拒,最終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
小節(jié)關乎品德。小事小節(jié)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作風和德行。共產黨員時刻注重做好小節(jié),群眾才會如眾星拱月,自發(fā)自覺擁護支持我們黨??箲?zhàn)時期,身為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接到老家年已八旬的母親來信,希望兒子幫她度過饑荒。但朱德因“實無一錢”,只好向老家舊友去信借款。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告訴我們,身為黨員干部不論在什么崗位都要在生活中嚴格自律、慎初慎微,在工作中嚴謹細致、一絲不茍,永葆一心為民、夙夜在公的良好形象。
提升黨性修養(yǎng)猶如讀書一般,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有用水滴石穿的水磨工夫、堅定不移的本色初心守好“小節(jié)”,才能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斷提升黨性修養(yǎng),成為一名過硬的共產黨員。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學員六大隊33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