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期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也是最關(guān)鍵的時期。青年時期想什么,做什么,走什么路,對未來的人生影響深遠。新時代,青年理應(yīng)揚起奮進的風(fēng)帆,將自己的青春融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中,乘風(fēng)破浪,揚帆起航。為此,青年當有三戒:戒迷茫、戒浮躁、戒淺薄。
戒迷茫。迷茫是青年的大敵。它可使船只失去方向,被慫恿,被裹挾,被摧折,迅疾消失在一望無際的時代之海中;亦使良駒誤入歧途,受困一方,使千里之行成為遙不可及的夢。而青年一旦陷入迷茫,便會被濃霧遮住雙眼,失了方向,或被空虛奪去靈魂,沒了自我,最終在庸庸碌碌中蹉跎歲月,及至白發(fā)蒼蒼,青春已逝,便只能在孤燈寒夜、百花凋零之際,痛飲傷悲和悔恨,所謂“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補何及”。
許多大師也曾迷茫過。厄運曾降臨到司馬遷頭上,當年他因“李陵事件”獲罪,被處以宮刑,這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墜下迷茫的懸崖,不知前路何在,甚至一度萬念俱灰,幾欲結(jié)束生命,但那份對歷史、對敘述、對王朝興衰和人世浮沉的癡迷與熱愛,使他忍辱負重,完成了千古巨著《史記》。而當漂泊他鄉(xiāng)的魯迅望著上野浪漫的櫻花時,也因祖國的孱弱、前路的未知、異域的隔閡而迷茫到不知所以,直到經(jīng)歷了“幻燈片事件”,為國人看客式的麻木深深刺痛,他才走出迷茫,棄醫(yī)從文,以文字為匕首,為喚醒國人沉睡的靈魂而戰(zhàn)斗不息。如此看來,迷茫不可恥,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能使自己為之奮斗終生、矢志不渝的理想。
而青年的理想必須遠大,才能看得更遠,穿透迷茫的陰霾。理想何處尋?當投身時代、投身祖國,在時代的陣陣浪潮里尋得,在祖國的聲聲呼喚里尋得,當始終緊貼時代的脈搏,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始終把握住自己的初心。遠大的理想具有強大的指引力,強大的洞穿力,使人堅定、沉著,無論世事如何變幻,無論狂風(fēng)暴雨、驚濤海浪還是星辰隱沒、暗夜無光,都能不亂分毫。
戒浮躁。當今青年所處的是一個“加速度”的時代,美好和幸福加速到來,虛名和浮利也加速膨脹,貪欲和誘惑更是加速生長。一些青年漸漸在這種加速度中向欲望妥協(xié),滑入欲望的深淵,成為浮躁的奴隸。人一旦陷入對“快”的過度迷戀,便會使現(xiàn)實“失真”,時間扭曲,思想變形,認為一切都是“快”的結(jié)果,便一切求快,妄圖一夜成名、一步登天。
浮躁是青春的迷幻劑,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毀滅者”。青年欲戒浮躁,成就事業(yè),就要把握速度,回歸現(xiàn)實。越是被“快”所裹挾,越是應(yīng)該慢下來,從快的幻覺中醒來,觸碰現(xiàn)實,這也是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前提。
戒浮躁,亦須實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空想與虛聲換不來夢想與未來,只有實干才可成就事業(yè)。古人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欲至千里,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扎扎實實,把步子邁穩(wěn)。把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做實,方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實干過程中,須克服艱難困苦。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正如大海行舟,不可能永遠風(fēng)平浪靜??耧L(fēng)暴雨倏忽而至?xí)r,當勇于面對,切莫畏葸不前。實干之路還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獨。孤獨是青年干事創(chuàng)業(yè)所必將遭逢的,它容易使人迷失、沉淪,往往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浮躁的時候,此時,青年定要靜下心來,坐得了冷板凳,將孤獨化為奮進的力量。如此,便可破除浮躁,集中精力,以實干回應(yīng)理想和時代的召喚。
戒淺薄。欲避淺薄,當博覽群書,貫通古今,在書中領(lǐng)略世界之大與人類之小,探索人心的幽微與奧秘,在往圣絕學(xué)中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在閱讀中構(gòu)建自身的精神世界,成為有思想、有深度的青年人。
通過閱讀,青年可領(lǐng)略一種難以言說的美,可加深對世界、對美的感知,可建立與萬物的神秘聯(lián)系。儒學(xué)大師馬一浮在《曠怡亭口占》一詩中所言“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便是對草木的感知,這種感知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識積淀之上的。這句話說的是縱然閱盡世事,但依然懷有對草木的憐憫之心。這是對小的感知,對細微的感知。其實,“小”里往往就藏著大世界,承載著深厚的情感。這里的“憐”不僅是對草木的憐憫,更有一種對美的覺察,對事物的洞悉以及對世界的愛,是一種悲憫、一種善、一種美。
閱讀的功效不僅是涵養(yǎng)性情、陶冶情操,更為青年投身社會、干事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強大的方法論。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大量閱讀,青年不但積累了豐厚的理論知識,也在無形中賦予自身以銳利和睿智,磨煉了思想的“刀鋒”,可劈波斬浪,破除困難,可透過現(xiàn)象,洞悉本質(zhì);在對待工作、處理事情和思考問題時也更具有層次感,更多元、更理性、更客觀、更深刻、更有底氣,這份底氣來自于理論的積淀,來自于知識的力量。通過閱讀,青年不但能戒除淺薄,在情感上豐富自己,而且能汲取智慧,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游刃有余。
“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青春只有一次,青年當珍惜,當慎重,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為,亦要戒迷茫、戒浮躁、戒淺薄,須提著理想的燈籠穿過迷茫的濃霧,用真實的觸感、用實干掙脫浮躁的幻象,憑深邃的目光避開淺薄的沼澤,才能抵達繁花盛開的彼岸。(責(zé)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0429/1042378.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