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5歲,1973年6月出生在通州南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原生態(tài)”通州人。我親耳聽過爺爺講他那一代“想起來就不寒而栗”的悲苦歲月的故事,親眼目睹了父輩那一代“風風火火滿腔熱血迎改革”的壯美畫面,又親身經(jīng)歷和見證了改革開放后翻天覆地的巨變。
祈夢:聽爺爺?shù)墓适?,回憶艱苦的歲月
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爺爺整天坐在廚房的灶臺旁,粗糙的雙手上布滿了一條條一道道深深的裂口,棕黑色的血液已經(jīng)干涸凝結(jié)在裂口深處。他一刻不停歇地把一堆堆高粱穗做成一把把笤帚和炊秫,等到深夜兩點鐘,爺爺和年僅十幾歲的父親把笤帚和炊秫裝在一輛木制獨輪手推車上,頂著星星月亮,兩人輪換著推著二百斤重的小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上100多公里的路程,到香山去賣,一把笤帚一毛錢,一把炊秫幾分錢,一車也不到十元錢。餓了,吃一塊玉米面餅子,渴了,喝幾口生冷的機井水,直到傍晚時分,賣完貨物,兩人再推著小車,疲憊不堪地往回趕路,到家時,早已是夜深人靜。盡管爺爺已不止一次地給我講這個故事,可每講一次,他都忍不住連聲哀嘆,眼里淚花閃閃。他總是喃喃細語:“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兒??!我們都窮怕了!”不想回憶,卻永遠不能忘記,“過去”仍歷歷在目,刻骨銘心。“窮苦”是我打記事起最深的感受。
筑夢: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父輩們?nèi)缁鹑巛钡墓廨x歲月
1980年,我上小學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我們農(nóng)村。農(nóng)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春天”。
父親當時是村里的生產(chǎn)隊隊長,后來又擔任村支部書記。每天天不亮,早已不見他的人影,晚上萬家燈火時,還不見他回家的身影。村里的“大喇叭”里時常傳出他嘹亮震耳的號召聲,他帶領(lǐng)村民們開荒地、修水渠、挖魚池、種果林,到縣里(當時通州的縣城叫通縣)請師傅,在村里建工廠,童車廠、磚瓦廠、銅線加工廠,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標桿”村。村民們早晚在自家的田地里耕種,平日,在村辦的工廠里“掙工資”。農(nóng)民們不僅有吃不完的糧食,手里還有每月進賬的“零花錢”。時常聽父親激動興奮地和母親說,誰家又是“萬元戶”了,鄉(xiāng)里開大會又表揚父親和我們村了??偢杏X,那時父親有使不完的勁,干不完的活。他總是豪情萬丈地說:“黨給了咱們好政策,不可勁實干對得起誰?農(nóng)民的好日子來了,咱們可得好好珍惜!”
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開放的成果越來越明顯。村里家家戶戶是整齊明亮的磚瓦房,過去如鳳毛麟角的電視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汽車,成了尋常百姓家的家常便飯。這兩年,在黨和政府的陽光普照下,村里進行了整體環(huán)境提升,明亮的路燈、平坦的馬路、天然氣入戶取暖做飯,村外村內(nèi)綠樹成林,“天然氧吧”近在咫尺,農(nóng)村城市化的步伐,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幸福指數(shù)直線上升。
圓夢:新時期的新一代,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作為一名社區(qū)工作者,一名共產(chǎn)黨員,和老一輩比,我是幸運的、幸福的。爺爺那一輩的祈盼已經(jīng)夢想成真,品嘗著父親這輩人創(chuàng)造的甜美碩果,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更是未來國家建設(shè)的實踐者。
我親身感受了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場景。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億萬人民載歌載舞,祖國大地上下一片歡騰,我能強烈地感受到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緊接著,1999年澳門回歸,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祖國五十年華誕,我更是榮幸地作為代表,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看現(xiàn)場慶典,這讓我無比自豪驕傲,她已成為我永恒的記憶。2008年奧運會的勝利召開,讓中國成為世界的焦點。祖國的變化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她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讓世人震撼,她好似一位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歲月的長河日夜奔騰流淌,彈指之間,40年已過去,回想過去讓我更加堅定,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和收獲?;貞浭菫榱耸裁??是為了銘記歷史,不忘初心。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厥走^去,展望未來,讓我充滿信心,更加堅定地以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和干勁,建設(shè)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
40年對于歷史長河來說,不過是浪花一朵、短暫一刻,但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與進步中,卻是最耀眼、最絢爛、最壯麗的華章。我很欣慰,我可以見證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愿改革開放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地順利進行,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愿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