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交給的任務(wù)面前不回避、不推諉,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是檢驗和衡量黨員干部政治操守和政治品格的重要標尺
“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來了……”林俊德的這句話感動了億萬國人。在確診為膽管癌至去世的27天里,他爭分奪秒,工作到最后一刻,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用擔當盡責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至忠至誠。新時代充滿新機遇,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每名共產(chǎn)黨員都應(yīng)向林俊德學(xué)習(xí),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在本職崗位上干事創(chuàng)業(yè)、攻堅克難,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說過,人世間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而最樂的事是“自然責任完了”“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做核試驗工作并不是林俊德個人的選擇,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楊樹一樣扎根半個世紀是他自己的抉擇;臨終前回首往事,他欣慰地說“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我很滿意”。這是完成責任的快樂,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面保爾說的那句:我已經(jīng)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林俊德正是用“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圓滿完成了祖國賦予他的任務(wù)。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雖然飽經(jīng)滄桑、面容憔悴,但是林俊德蓬勃的朝氣、工作的熱情一點沒變。這不禁讓人心生萬千感慨,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用他妻子形容他的一句話來解釋,也許再合適不過:他對黨和國家的愛刻骨銘心。這種愛就是為黨盡責分憂、為國擔當奉獻的崇高精神。悠悠中華史,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他們把自己的每一滴血液,每一份精力都投入到了為國為民、憂國憂民中,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敢于挺身而出叫響“我負責”,給人留下的是一種氣沖云霄的豪情壯志。
人不可脫離責任而生,業(yè)不會脫離責任而成。當前,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引領(lǐng)部隊建設(shè)站上了一個新起點。奮進在強軍路上,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棘手事、急難險重事。能否像林俊德那樣在原子彈爆炸后義無反顧沖進蘑菇云里收集數(shù)據(jù)、炸藥不響自己率先沖上去排除險情?在組織交給的任務(wù)面前不回避、不推諉,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是檢驗和衡量黨員干部政治操守和政治品格的重要標尺。古人云:“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很難想像,一個有責不盡責的黨員,能夠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習(xí)主席曾就領(lǐng)導(dǎo)干部履職盡責問題強調(diào),要發(fā)揚求真務(wù)實、真抓實干的作風(fēng),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這正是林俊德一生奮斗的真實寫照。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其余時間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為我們立起了擔當盡責的榜樣。相比之下,有的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弱化、革命意志衰退、個人主義滋長,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在位不作為、工作不用心、遇事不擔責,遇到難題不是繞道走就是踢皮球,想方設(shè)法“甩包袱”,把難題推給別人。如此這般,都是責任意識、擔當精神缺失的表現(xiàn)。
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yè),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的作為。林俊德的一生敢闖、敢干、敢擔當,為黨的事業(yè)拼盡了最后一口氣,他的崇高精神天地可鑒、令人景仰。作為軍隊黨員干部,應(yīng)該向林俊德同志學(xué)習(xí),像他那樣自覺把責任扛在肩上,遇到矛盾和問題,敢于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不懼龍?zhí)痘⒀?,不怕困難挫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觀念挑起應(yīng)擔的那副擔子,干出一番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交出自己的合格答卷。
(作者單位:武警青??傟犝喂ぷ鞑浚?/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