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摘要: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牛胰島素在中國誕生,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1

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牛胰島素在中國誕生,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51年前,當時的中科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成功協作完成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自1958年12月正式立項至1965年9月科學家觀察到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結晶,歷時近7年。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與天然胰島素分子相同化學結構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標志著人類在揭示生命本質的征途上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飛躍。這一成果獲得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人和動物胰臟內有一種呈島形分布的細胞,分泌出一種叫胰島素的激素,具有降低血糖和調節(jié)體內糖代謝的功能。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體中最重要的組成物質之一,通過氨基酸序列排布和肽鏈組合折疊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1889年,德國的敏柯夫斯基首次發(fā)現了胰臟和糖尿病的關聯后,就不斷有人研究胰臟的“神秘內分泌物質”。1921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班廷等因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并成功地應用于臨床治療,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牛胰島素是世界上首個弄清各級結構的蛋白質,此項工作由生物學先驅,英國科學家桑格于1955年完成,并因此榮獲1958年諾貝爾化學獎。

作為一種蛋白質,胰島素由A、B兩條肽鏈,共17種51個氨基酸組成。人工合成胰島素,首先要把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結起來,組成A鏈、B鏈,然后再把A、B兩條鏈連在一起。這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在上世紀50年代末,世界權威雜志《自然》曾發(fā)表評論文章,認為人工合成胰島素還有待于遙遠的將來。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三個單位聯合,以鈕經義為首,由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花、季愛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誠等人共同組成一個協作組,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經過周密研究,他們確立了合成牛胰島素的程序。合成工作是分三步完成的:第一步,先把天然胰島素拆成兩條鏈,再把它們重新合成為胰島素,并于1959年突破了這一難題,重新合成的胰島素是同原來活力相同、形狀一樣的結晶。第二步,在合成了胰島素的兩條鏈后,用人工合成的B鏈同天然的A鏈相連接。這種牛胰島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獲得成功。第三步,把經過考驗的半合成的A鏈與B鏈相結合,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最后,通過小鼠驚厥實驗證明了純化的人工合成胰島素確實具有和天然胰島素相同的活性,而中國終于也成功地得到了人工合成的胰島素結晶。原國家科委先后兩次組織著名科學家進行科學鑒定,它的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證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具有與天然牛胰島素相同的生物活力和結晶形狀。

隨后,1965年11月,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fā)表在《科學通報》雜志上,1966年3月30日,全文發(fā)表,在國際上引起極大轟動。

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被認為是繼"兩彈一星"之后我國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fā)展,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在我國基礎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學的發(fā)展史上有巨大的意義與影響。

責任編輯:張弛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